那山·那人·那底色

时间:2019-04-12 13:46来源:大西北网—宁夏日报    作者:杜晓星 苏 峰 杨 点击: 载入中...
 
 
  
  
 
寂静的小院内,锁成贵拌好饲料给鸡喂食。
 
  
     春日的一个晌午,记者来到同心县生态林场田老庄乡两个护林点。
  
  一处处废弃院落的房顶上、断墙边,野草随风摇曳,周遭格外寂静。
  
  田老庄乡沟壑纵横,年均降水量259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2325毫米以上,干旱缺水是其最大的自然特征。该乡是同心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境内退耕还林7万亩,草原生态奖补面积53万亩。
  
  近年来,获益于生态移民政策,当地绝大部分居民已陆续迁往他地,农院废弃,土地退耕还林,人类的喧嚣逐渐沉寂下来。
  
  然而,却有极少数人选择留守故园,成为生态护林员,日夜陪伴着这片世居之地。
  
  最亲密的伙伴
  
  今年55岁的锁成华就是这里的留守护林员之一。
  
  2016年年初,马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锁成华加入护林员队伍,负责马井护林点400亩生态林的保护工作,每年享受1万元补贴。
  
  每天9:00-14:00,锁成华都要驾驶摩托车前往20公里外的护林点巡护,查看有无火患、偷牧偷猎、病虫害生成、乱采滥挖、补植补造等情况。
  
  “春天干燥多风,要注意防火;夏天柠条茂盛,要谨防偷伐……”在1000多个巡护日子中,锁成华总结出不同时节的防患重点。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居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锁成华在巡护过程中很少发现不法行为。即使遇到,他也总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及时予以劝阻。
  
  人类活动逐渐退出以及巡护活动持之以恒,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不断好转,越来越多的稀罕野物开始在山中频频出现。
  
  “有七彩山鸡、狐狸、野猪、獾……”在巡护过程中锁成华曾与多种野生动物“不期而遇”,很多都是多年未在当地露面的野生动物,“晚上睡觉时,经常听到远处传来的野兽嚎叫声,挺瘆人的。”
  
  锁成华说,随着盗猎现象逐步禁绝,动物对人的提防心理也日渐淡薄,“我巡护时曾看见一只狐狸,感觉它根本就不怕人。”
  
  护林之余,锁成华和老伴还种了50多亩小麦和洋芋。
  
  “每年小麦吃不完有富余,洋芋还能卖8000多块钱。”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锁成华不等不靠,发展种植业之余,还养了2头牛,日子过得忙忙碌碌,辛苦却充实。
  
  锁成华夫妇育有2男2女,如今子女们或迁居外地,或外嫁他乡,只有老两口依然坚守故土,过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锁成华折返小院休息。
  
  这套院落距离公路不远,正房东面为一处厢房,南面种有苹果、枣等绿意盎然的果树,一条黄狗被栓在小院西侧。
  
  推开正房房门,一台电视机映入眼帘。
  
  虽然这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搬离,同心县依然为留守的护林员们保留了通讯、电视信号,力求最大程度丰富他们单调的护林生活。
  
  “收到的频道还不少。”说话间,锁成华拿出遥控器,随手调到央视新闻频道,画面很清晰。
  
  马井村距下马关镇近20公里,距同心县城超过50公里,锁成华购买生活必需品时只能驾驶摩托车翻山越岭前往毗邻乡镇。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摩托车都是护林员最亲密的伙伴。
  
  护林3年,锁成华驾驶摩托车进出林区,穿梭于山间小径上,行驶里程逾3万公里,车与人一道为护林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寂静的日子
  
  “4月7日,星期天,气温1℃至14℃。今天有风,由于气候干燥,防火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吃过饭后要继续巡护岳家川这片区域。”
  
  在红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锁成贵的巡护记录本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巡护记录。
  
  按照规定,护林员要在巡护结束后填写相关记录,以备同心县生态林场检查,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护林员倘若玩忽职守,首次被发现罚款50元,再次被发现罚款100元,三次被发现将调离工作岗位。
  
  最近天干风大,锁成贵将防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每次外出都不忘带上一把铁锹,作为备用的扑火工具。
  
  2017年,锁成贵成为一名护林员,负责岳家川护林点的550亩林地,护林区域距家10余公里,往返及巡护都以摩托车代步。
  
  每次外出,锁成贵都要揣上一块馍馍,巡护深山时饿了就啃上一口。
  
  与锁成华一样,锁成贵在巡林之余也发展种植养殖业,还在家中养了一条黄狗。
  
  连日来,因老伴外出看病,家中只有锁成贵一人,小院更加寂静。
  
  锁成贵拌好一盆饲料,招呼狗儿进食,还不时与狗嬉戏,排遣内心寂寞。
  
  尽管留守深山,党的普惠政策一项也没有落下。去年年末,同心县政府为锁成贵安装了一套净水器,让他们夫妇喝上了更加纯净的饮用水。
  
  锁成贵家里的电视机能收看50多个频道,手机信号满格,夫妇二人与外部世界保持着紧密联系。
  
  不绿青山誓不休
  
  同心县以生态管护区18至60岁之间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积极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直接实现脱贫1290名。
  
  “生态护林员全部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同心县生态林场场长杨治中介绍,全县共有59个护林点,下辖1290名生态护林员、97名天保护林员,保护着全县近70万亩林地资源。为开拓增收脱贫渠道,生态林场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收一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收一批、实施文冠果种植工程增收一批、实施庭院经济脱贫一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同心县在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的同时,还在移民迁出区广泛栽植柠条、文冠果等各类抗旱作物;目前又在韦州镇、马高庄乡等地建设5个生态林场分厂,多措并举呵护当地生态环境。
  
  今年3月初,杨治中被任命为同心县生态林场场长,上任伊始就为生态林场选址建设等事务奔波着。
  
  作为生态林场场长,杨治中和40余名林场员工、1290名护林员一道扎根深山,不绿青山誓不休。
  
  这些执着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同心护林人。
  
  他们构成了同心旱塬大山深处最美最和谐的底色。
(责任编辑:王芳珍)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