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墙破院真的有你们说的那么可怕吗

时间:2016-02-26 08:5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表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一夜之间,这条新闻在舆论空间里炸开了锅。  
大家围绕物权、治安、交通、环境等方面狂轰滥炸,有人甚至把它理解为是2016年政府送给人民的四喜丸子之一。  
2014年我在出差间隙参观了新加坡大学,出了肯特岗地铁站,环顾四周,高低错落的建筑,没有一面围墙,绿色的植被,和干净的马路,共同组成了稀疏有致、开阔宁静的景象,我想打听个人,但是人很少,只有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我只好头顶南洋的热带气候往前方走了一段,终于碰到一个华人,询问,答:这就是新加坡大学。  
我惊呆了。  

新加波大学里的道路  

我想象中的新加坡大学就像兰州大学或者北京大学那样,都有高高的围墙,东南西北不同方位都有高大上的校门,鎏金闪耀的大字,校门口有站岗执勤的保安,随时向来人提出人生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横冲直撞地逛了2个小时,没有看到新加坡大学所谓的大门在哪里。对于学校的界限我也感到模糊。  
出租车在穿行,在操场和宿舍中间的马路上,我看到有一个公交车亭。但是路上的车辆并不多,一点都不嘈杂。加上新加坡大学与一座长满原始森林的大山结合在一起,更加显示出了它的安详和宁静。  

新加坡大学内的貌似公交站亭  

2015年春节我在香港逛街时有过一个很意外的体验,香港的老街四通八达,有些地图上所标示的街道,短的出奇,一两百米,甚至几十米的都有。跟大陆一些大城市累死牛的长街真不能相提并论。  
世界银行顾问、纽约大学工学院教授、iTAC转型规划咨询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焦国安说,中国今天的城市化总是以大为美,街道以宽为美(我想很多时候,还以长为追求),但缺少从以人为本以及节约土地的角度去思考。  
他举例说,中国车道宽度标准3.75公尺,国际上标准的车道宽度一般是3.65公尺,其实2.74公尺也是可以接受的。  
重点不在于宽,而在于畅通。  
香港的街道很窄,但是由于很多都是单行道,所以很畅通。  

传统的道路规划  

大家担心外墙推倒以后,汽车的噪音便会打破往日的宁静,但实际上,当所有的道路四通八达以后,堵车就会减少,甚至还会减少开车,喇叭还有什么必要响个不停呢。  
我家住在兰州新港城,孩子在隔壁的小区上幼儿园,由于两个楼盘占地都超过500亩,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需要绕好长一段路,如果步行至少需要20分钟,所以很多孩子都需要车接车送。其实两个小区就是一墙之隔,如果把墙推倒,步行到幼儿园也就三五分钟而已。  
我经常望墙兴叹,心想这是多么不够人性化的设计呀。  
在把房子围起来的时候,那些优美的绿化景观也围起来,把人也围起来,就像三岁小孩紧紧护住自己的玩具那样:这是我的。  
西方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化,人人拥有私有土地,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街区反倒是开放的。  
难道说,越贫穷,越占有?  
当然,你可能说了,有墙安全。一个不会翻墙的小偷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偷。墙没了,摄像头仍然在。绿化灌木还可以适当围挡。群众的眼睛更无遮拦。追捕小偷也更容易。有墙的时候,小偷翻墙便不知去向了。没墙的时候,你尽管可以追一个小偷,就像追死一只野兔那样。  

令人望墙兴叹的超级大院  

美国城市规划问题专家雅各布斯曾经敏锐地提出“街道眼”(StreetEye)这个概念,她反对建设那些寂寥的“花园城市”,它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Block)和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街道的安全感;她论述美国的老社区是安全的,因为邻里有着正常的交往,对社区有着强烈的认同;她指出交通拥堵不是汽车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规划将许多区域生硬地隔离开来,让人们不得不依赖汽车。  
中国大城市的围墙令人脚困腿软,令人绝望。  
在小乡镇,围墙随着建筑一样也正在增多。  
在我老家会宁县头寨镇的新农村,家家房前屋后都建有通道,条条小路通大路,但是,几年来,大家纷纷堵死这些门前通道,占地为车库、仓库,既扩大了势力范围,又增强了所谓的安全性,当然也牺牲了大家的便利性,从这头到另一头,需要绕很大一个圈子。  
我家门口的一条通道成为目前一大片住宅区中唯一仅存的通道了。邻居有个残疾人经常坐着轮椅穿过来晒太阳,刚开始我的车偶尔会挡住他的轮椅不能通行,父亲看到便喊我挪车。现在我知道了,每次都把车停到尽量靠墙而不妨碍他的轮椅通行。  
1977年,一些世界城市规划设计师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包含有若干要求和宣言的《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把人、社会、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考虑,注重人文和城市空间的人性化,不再为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而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并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反映了“宜人城市”的理念。  
破除更多的围墙,不管是建筑的,还是是内心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也是文明的趋势。  
我们今天面临的围墙太多,而不是太少。  
比住宅小区更严重的是那些机关大院,活生生将四通八达的城市堵死,从这头到那头,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围墙,绕去吧你。累死你。有的还在门口站个岗,弄得跟金库似的,有那么重要和值得保护吗?有那么对立吗?在安防什么?相比更多的人所付出的时间成本,牺牲掉的城市效率,我们得到的安全真的有那么多吗?  
今天我们反对拆墙,我觉得这种反应可能仅仅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式地、惯性地、放大了的心理反应,因为大家的内心缺少安宁。  
制造这种不安宁的恰恰是我们处处碰壁的围墙。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