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富豪班”里透出的“圈子”味道

时间:2012-11-01 10:28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邓中豪

      读EMBA、MBA读的不是课程,而是“圈子”,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而“圈子”与“圈子”之间却有“高下”之分。许多时候,人们以能接触到“高端人群”、“达官显贵”为荣--虽然更多时候,这些“高端圈子”也仅仅是个谈资。

    对“圈子”的推崇,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各种“贵族幼儿园”、“贵族小学”、“贵族中学”、“贵族班”层出不穷,似乎从小接触“贵族”,才能成为贵族;很多家长硬着头皮把孩子送到“实验班”,即使孩子只能做倒数第一也在所不惜,似乎认识“实验班”里的高材生比自己学习好更重要,似乎有了这个“圈子”,就可以少几年奋斗。一些高校甚至人为地制造圈子,各种“学生骨干培训营”类的学生干部组织层出不穷,把所谓的“学生干部”封闭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圈子”里,让他们在“圈子”里自我陶醉,欣然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社会在推崇“圈子”,而“圈子”也在制造着更大的不公平。在“圈子”社会里,接触更“高端”的人,就意味着可以做到常人通过正常途径做不到的事,得到普通人通过正常程序得不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里,“圈子”就像一堵墙,在这堵墙里,人情重于能力,关系重于程序,这堵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进了“圈子”好办事儿,“圈子”推崇的背后,是对特权的崇拜,对财富的艳羡,和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向往。

    更可怕的是,对“圈子”的推崇,已经使交友变得功利,使交流变成交际,使聚会变成应酬,使帮助变成利用,使“朋友”这两个字沾满铜臭。然而,抱着功利的目的去交友,永远得不到真心朋友;一穷二白时不离不弃的“屌丝”朋友,远远比50亿的“圈子”朋友更珍贵。(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要反的不是“圈子”而是“圈子文化”
  • 治理“圈子文化”需从公平正义破题
  • 周星驰人品之争不过是“圈子之争”
  • “超级富豪班”,别让大学成“学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