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

时间:2012-11-12 10:19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编者按】十八大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载着13亿民众对未来福祉的期望。从11月6日起,新华网《新华网评》栏目推出“新华网评•关注十八大”系列评论,以网友视角说感受、议热点、话期盼、聚共识,凝聚中国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天推出第二篇。

   “关注十八大”系列评论之二

    段羡菊

    有一个词,网民在微博上表达的对十八大期待之语中,纷纷提及。这个词叫“民生”。因为它关系百姓的生活水平,关系百姓的幸福感受。

    百姓期待,民生进一步改善,使温暖畅流百姓心里。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已是一个现实。这些年来,因为国家免除农业税、推行惠农政策,我那些在乡村的乡亲们,不但免除了农民负担,还能够拿到种粮补贴;因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他们在县城住院可以报销60%以上的医药费;因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也开始每年可以拿到养老金了。这些补贴、养老金以及报销的标准或许还不够高,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实惠”。乡村的这些变迁,令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民生的变化。

    不仅仅是我!相信你和他,以及千千万万的网民,都可以从家人、邻居、朋友那里,从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一批普惠、广覆盖保障制度的建立推行上,感受到民生变化的点点滴滴。尽管每个人感受到的程度可能不尽相同,但谁也无法否认民生改善的图景,正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也是一个现实。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执政的一个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占2/3左右。其中,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累计达到3.8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相当于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的两倍。

    民生改善,温暖百姓心里。这还是一份期待。中国人口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民生难题解决的艰巨程度也是世界第一。目前的民生水平还处于基础阶段,民生改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百姓期盼,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民生。

    在各网站喜迎十八大报道中,类似“晒家乡变化”、“晒十年幸福”的网络征集活动,得到亿万网民的热烈响应。网民的期待与肯定,传递出民生改善乃人心所向的强烈信号。“民生”,已成为今天中国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网络热词和时代强音。

    我们相信,民生改善的车轮必将滚滚向前。(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关注十八大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网评:凝聚中国继续前行的共识和力量

    人民有信心期盼。因为十年来,党领导中国推进科学发展,精心部署改革开放,从容应对各项挑战,使“中国奇迹”继续惊艳全球,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在许多网站开设的“迎接十八大、寄语十八大”等栏目中,网民用自己切身感受到的生活变迁,诉说着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赢得大量“顶贴”和赞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民生改善,温暖民生改善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