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大师”是如何“隔空”抓钱的

时间:2013-07-31 11:47来源:晶报 作者:习风 点击: 载入中...
  “所有来历不明的财产都可以从权力寻租中找到注脚,‘王林大师’神功的云山雾罩与权力寻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可谓珠联璧合。”
  
  说“王林大师”赚到了大钱,没有冤枉他,仅凭他的几座“王府”、几部豪车、几个动辄数千万的官司便可见一斑。
  
  那么,“王林大师”的钱是怎样赚到的呢?有人说他的钱是为人治病赚到的,他自己就说为5万人治过病;有人说他的钱是收徒赚到的,仅弟子邹勇一人就奉上“拜师费”750万;有人说他的钱是放贷赚的,有资料显示他曾经向县政府放货一个亿;有人说他的钱是做“掮客”赚到的,他为别人弄个铁道货场就赚得1740万的礼金;还有人说他的钱就是做项目赚的,他自己就说过“我王林想搞什么项目都搞得来”。
  
  上述说法都对,“王林大师”的钱大约就是这几种来路,只是,“王林大师”如何凭“意念”“隔空”抓钱,这个未必大家都知道。有道是,门门有道、道道有门,我循着已报道的信息来总结下王林大师的赚钱流程,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用弥天大谎钓起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与之“结为好友”的高官名流就成了他谎言的活证据
  
  王林的成功秘诀是“吹”。正应了希特勒那句“撒谎就要撒弥天大谎”的名言,王林的“吹”劲之大,直让许多人自叹不如,想都不敢想。
  
  王林首先要吹自己的经历。他自称是7岁离家,在峨嵋山学过艺,文革时期还进过监狱,出狱之后在深圳开了公司,随后拿到了香港身份,回到家乡就变成了大师。
  
  说到外人很难进去的监狱,王林自然要吹嘘一番自己的神功。在他自编的“王林小传”中,他说在警备森严的特定环境下,手铐脚镣一扭就开,形同虚设。他还经常移来鸡鸭鱼肉,尽情享用,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并从戒备森严、固若金汤,四周都布满高压电网的监狱中逃逸。
  
  而记者调查的事实是,王林下乡插队前,从未离开过芦溪。下乡后,萍乡的杂技团到他下乡的地方表演,看王林在这方面有些基础,杂技团教了他半个月。至于越狱,王林确实有过,不过与他的神功无关,和“吹”功有关。他“吹”晕了“好奇”的管教干部陈远东,在为陈举办出师仪式的时候,借机逃跑了。后来的结果是,他被加刑3年,陈远东被判刑6年。
  
  在他“吹”的过程中,不断有比陈远东级别高得多的高官名流产生“好奇心”,于是,他便与见过面的高官名流“结为好友”,而高官名流们,则成为他神功的活证据。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陈开枝,演艺界名人李双江、王菲、赵薇、李冰冰、李湘等,商界人士马云等便都上了他的钩。
  
  马云在微博上辩解说:“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他还据此引发哲学思考,“人类很容易以自己有限的科学知识去自以为是地判断世界。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用来证明真理的。”我们不知道马云是否证明了“王林大师”“隔空抓蛇”的科学性,但是,铁板钉钉的是,他已经被王林用来证明自己有神功。
  
  一屋子的与高官名流的合影照片,一厚本的与高官名流的合影照片,都是王林把“大师”二字加在自己名字后的底气所在,对他来说,除了高官们的行为证明,像马云这种充满哲理的解释,更是求之不得。
  
  用高官名流“认可”的神功,骗取普通百姓的“拜师费”“治疗费”可谓顺理成章
  
  平心而论,高官名流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心病和弱点,无论从好奇出发还是从实用出发,与王林“结为好友”都无可厚非。比如平民出身的铁道部长刘志军,闻说王林要为他找“靠山石”,他会把人臭骂一通?再如缺点心眼的李湘,在第一段爱情告吹之后,兼任王林的“私人秘书”,也是她的性格写照。
  
  既然高管名流都与其亲近,多少也说明他的神功不虚吧!“没真本事,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合影?”挺王派的这一反问,正中王林本人的下怀。于是,金钱便按照他设定的逻辑涌进他的口袋。
  
  王林的身边人李密(化名)就承认,他是看了这些合影,才对“大师”信奉的。他的“关门弟子”邹勇在拜师之前,除了看到这些合影,还亲眼看到王林和刘志军很熟悉,如此,他才去交上这740万拜师费的。
  
  王林说,他施法七分钟就将印尼前总统苏哈托体内三个部位危及生命的整块结石取出,愈后,总统与大师各持数颗取出的结石合影留念。王林是否赚到苏哈托的钱不得而知,但苏哈托不知为王林赚了多少钱。
  
  王林说,著名演员李冰冰曾去他家当场拜其为干爹。李冰冰经纪人李雪表示,李冰冰妈妈身体不好,为给妈妈治病,李冰冰去过王林大师家中求医问药。至于李冰冰是否付费求医双方没有透露,不过,作为干女儿的李冰冰确实为王林带来了生意。
  
  王林常常说他“治好的病人有5万”,这个未必真实,但是,勤奋治病挣钱却也是事实,不然他怎么可能凭空成为亿万富豪?他的秘书雷帆说,王林用气功给脑瘤患者治病,因为太过用心,7个脑瘤侵入大师的脑子,闭关很久才治好。理虽玄虚,王林曾经挣钱过猛却也不假。
  
  不过,作为“大师”的王林还是非常精明的,这一点,采访他的记者都有同感。王林的精明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是,治病选择对象时,他基本不给本地人治病;二是,对于治病的效果,他说:“也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看缘分。”前者,让自己不至于穿帮,后者,等于给了自己豁免权。妙哉,王林!
  
  上结高官下识三教九流,“王林大师”正好在权力寻租人和“权力托儿”之间跳转身份获利
  
  王林处心积虑与高官名流“结为好友”,当然不仅仅是为“大师”增添说服力。在一个政府主导的市场上,高官名流本身就是资源,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于哪一方都有利。
  
  如果高官们愿做权力设租人,王林是很好的权力寻租人。因为与县领导“结为好友”,王林以香港人身份回到芦溪,芦溪县政府就将芦溪宾馆卖给他。他转手卖给一房地产商,就赚了至少上千万。而一个企业家缺钱,他很快便弄来一个亿放高利贷,利息高到最多时“一天就要还三百万”。
  
  更多的时候,他是“权力托儿”,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掮客”。当地企业家想找铁道部申请一个货场,他从中斡旋成功,本地企业家送给他1740万的礼金和劳务费,并给他买了辆车。一个黄姓企业家要买地,王林帮他找领导审批,开价是50斤黄金。至于这些黄金是否全部送给领导不得而知,只知道,当这个企业家要告王林行贿领导时,王林称自己拿出1000万息事宁人。当然,这也是各有说法,真实的事实如何不得而知。
  
  对于“中间人”这个角色,王林并不否认,只是他说得挺委婉:“我帮你做事,收你一点钱是应该的。”王林靠这个“权力托儿”角色赚了多少钱,不知道,只知道他金钱王国的打造绝不会少了这一块。
  
  权力寻租是一个巨大的隐秘的黑市,所有来历不明的财产都可以从中找到注脚。我们关注王林的金钱王国,其实就是关注大师身后的那张大网。也正因为如此,当记者张寒和反伪科学学者司马南要揭露和质疑他的时候,他发出了歇斯底里的“死”的咒诅。
  
  在“王林大师”的身上,凝聚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舍利子”,只是不知道哪一天才能供人参观。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