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连心合力“嫁接”富民新路

时间:2014-05-15 09:06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本报记者周者军

  眼下,走进陇南,从西汉水两岸到高楼山山麓,从徽成盆地到两当小城,大大小小的核桃园里,都是干部群众拿着剪刀、锯子、嫁接刀等工具忙碌的身影,他们干的是同一件事:嫁接核桃。

  陇南是我省第一核桃大市,全市有核桃树356万亩7000万株,覆盖全市92%的乡镇。为了提高核桃树的品质、产量和产值,3月下旬开始,一场遍布全市179个乡镇2538个村,关乎42万户180万农民增收的核桃树“技术革命”全面展开,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各级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双联行动最有效的载体、最生动的课堂。

  高接换优蓄积富民新动力

  “有些看起来长得粗壮的核桃树就是不结果实,心里干着急。”陇南42万核桃种植户被这个问题困扰多年。2013年,陇南核桃干果产量仅7.2万吨、产值15亿元,户均3333元。这与漫山遍野的种植规模不相匹配。理论上,如果按进入盛果期优质成熟核桃树平均挂果量计算,每株产鲜果5公斤左右,7000万株的产量应该在35万吨,可实现产值70亿元,核桃种植户户均收入应该达到1.6万元。

  是什么原因造成核桃树挂果率低?陇南市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良种率低、实生苗栽植、农户管理粗放等问题,是核桃产业效益不高的主要病症。“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让产量、产值成倍增加。”陇南干部群众认识到,“高接换优”是不二选择。

  目前,陇南7000万株核桃树中,挂果率低的3700万株核桃树需要高接换优。

  如何尽早完成嫁接,让不挂果的核桃树抽生新枝,结出累累果实,让山区群众早日走上小康之路,成为陇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头大事。

  “抓住3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佳时间段,发动全市干部,特别要发挥双联干部的积极性,调动所有技术人员上山下乡、驻村入户,今年先对400万株不挂果核桃树进行改良,嫁接上优质品种。”3月初,市上发出通知,一场全民参与的核桃树高接换优“战役”在陇南打响。

  这一惠农举措立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康县望关乡沈湾村核桃大户李仲义说:“这对我们核桃种植户来说,是一件实事、好事。核桃树嫁接后两三年就能挂果,一株按5公斤鲜果算,我家200株核桃树,就能收入2万元。”

  干部上山汗水真情连民心

  400万株核桃树,就数量来说,是陇南240万农村人口的1.66倍;从时间上说,50天完成任务,每天得嫁接8万株,时间紧迫;从人力来看,陇南每年有75万农村壮劳力外出打工,劳力不足是现实;从地势来看,大多要嫁接的核桃树生长在比较偏僻的山坡地带或林区,要实施嫁接,干部群众必须徒步跋涉……

  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如期高质量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是陇南各级干部面对的一场硬仗、一场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的“考试”。

  “一株也不能少!还要达到90%以上的成活率,给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核桃树嫁接动员大会上,市上领导作出了庄严承诺。为了把这项惠民实事办实办好,市级领导和市直双联单位承担其中80万株的嫁接任务。

  3月下旬以来,市上四大班子领导纷纷深入各自双联点,与群众一起严格按照高接换优砧木截剪、接穗嫁接、套袋遮光等步骤嫁接核桃树,一滴滴汗水浇灌出一株株嫁接新穗萌生的嫩芽。

  核桃园离乡镇、村社一般较远,中午,大家就坐在地里,与群众一起吃干粮、喝矿泉水,交流核桃树嫁接技巧、畅谈核桃产业的跨越发展之路。

  走出机关大院,和群众一起在核桃园里劳动,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为民办实事、帮民增收入,就是要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只有这样才能用双脚丈量出民情,用双手连接起民心。

  连日来,省、市、县、乡2.36万干部走出办公室,上山下乡,主动放弃双休日、节假日,奔赴大山深处的双联点、帮扶村。有的干部,为按标准削好能插进砧木皮的穗,手被穗割破,简单包扎一下,继续劳动;有的干部,一天帮联系户嫁接50多株核桃树,手上磨起了血泡全然不顾;有的干部,为帮助缺乏劳力的农户完成嫁接,住在山里十天半月不回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