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绿化树”缘何引来如此多猫腻?

时间:2014-08-21 11:02来源:新华网 作者:唐 华 点击: 载入中...

        一棵“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巨额差价去哪了?动辄花上千万找知名公司进行绿化设计,其实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巨额设计费背后有哪些猫腻?(新华网8月19日)

       “23米的路边绿化,种6棵乔木已然嫌挤,规划图纸却要求种下27棵树;绿化本可以用几百元一棵的杨树,政府却要求从南方引进胸径40厘米上下的‘超级银杏’,出厂成本就几千元,长途跋涉后,落地价1棵树5万元”。绿化工作如此不计成本,不顾常识,表面上看,是某些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而好大喜功,折射出了铺张浪费的作风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但实际上,巨资装点城市“门面”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才是让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真正动因。近3年来,有超过20宗林业园林系统官员腐败案,其中不乏多宗窝案,落马官员数十人。在官商勾结之下,领导吃招标设计“大头”,下属吃承包“小头”,中层干部则“下吃上送”,构成环环相扣的腐败链条,级别从普通科员到厅局级。这其中,施工招标和苗木采购是两大“腐点”。

       其实,我国在绿化工程施工招标方面有严格的流程,对施工单位也有诸多限制和要求。为何部分官员可以用“赶工期时间紧”一类的借口,轻松绕过招标程序,让内定好的施工单位成功中标?是谁给了这些官员“特事特办”的权力?监管部门为何对此视而不见?我国在园林绿化工程相关采购方面也早有严格规定,为何部分地方政府还敢斥巨资,干出“南树北种”的荒唐事?审计工作是否做到位了?

       “权力未经监督,必然会滋生腐败。”在每一起贪腐案背后,我们几乎总能找到监管层面上存在的漏洞。在工程立项前,应邀请专家对项目必要性进行论证,各级人大要对项目立项进行讨论和表决,特别是要对项目涉及到的工程预算进行详细审议;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流程,纪检部门全程监督严防行政干预,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招标结果公平公正;工程进行期间,应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全程监控,确保施工流程规范、质量过关、手续齐全;在最后的验收环节,应组织审计机关和监理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只要将园林绿化工程从立项到项目招标直至监理验收的全过程都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并向全社会公开,就一定能杜绝“绿化腐败”案的发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四个自信”系列之二《理论之光》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