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抗战碉堡保护现状堪忧 解密日军为何不进攻关中

时间:2014-09-03 08:17来源:大西北网-华商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残破不堪的步三村碉堡,是当年陕西抗战最前线唯一留下的战争遗存。

今年72岁的步三村村民何云亭,向记者讲述关于当年抗战的故事。

  大西北网9月3日讯 据华商网报道 “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西东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纵使处于敌后,三秦儿女也未忘国优,投身于抗战烽火之中。今天(9月3日)是中国第一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西部网寻访了那些被遗忘的抗战遗址,缅怀秦军将士的赫赫战功,来提醒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陕西省大荔县步三村,一个临近黄河的小村庄,因种植冬枣而闻名于当地,村民的生活富足而安宁。而在70多年多年前,作为陕西抗战的最前线,这里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步三村的军民时刻准备着迎接入侵之敌。

  当年修筑的防御工事,历经了岁月的洗礼,逐渐消失殆尽。只留下冬枣林里几处残垣断壁的碉堡,成为那段历史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印迹。

  十里一岗楼五里一碉堡

  时光回溯到1938年,日寇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便基本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那么下一步会进攻哪里?“蒋介石认为会进攻关中,夺下这里上可攻延安,下可攻重庆,同时切断后方与华北两个敌后战区的联系。”西安文理学院研究近现代史的张天社教授分析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39年蒋介石命令山西的第二战区“继续展开广大之游击战……以有力部队配合中条山地区与黄河右岸河防部队协力阻止敌军渡河。”同时要求陕西的第十战区与第二战区“协力巩固河防设备,分别控制有力部队于潼关、大荔、韩城及西安各地区”。

  大概是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国民党的工程部队抵达这里,并征本地农户修筑防御工事。今年72岁的成云亭那时候刚刚出生,而他的父亲当年就参于修筑步三村的碉堡。

  何云亭说修筑步三村碉堡的工程标准非常高,和水泥用的水都是从几公里外运过来的清水,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坚固度。“父亲说有人偷懒,就近从黄河里舀了一盆水,被监工发现后狠狠的收拾了一顿。”

  而当年沿河这一区域,据何云亭回忆,基本上十里一岗楼,五里一碉堡布局,彼此之间再通过交通沟相连。交通沟深五米,宽十几米,运送军队、物资的车辆来回穿梭,向北可到韩城,向南直达潼关。
 

步三村当年属于朝邑县管辖,是陕西抗战的第一线。

  解密日军为何不进攻陕西

 

  对于何云亭而言,那个年代最常见到的是“红头”日本飞机,不断从河对岸飞过来,除了侦查地形之外,也会时不时的扫上几梭子子弹。“村民死伤是常有的,所以大家都特恨日本人。”但日本究竟会不会打过来,这个问题是步三村军民当年热议的话题,但直到抗战结束,日军都没有越雷池一步。

  虽然这些防御工事最终都没有投入使用,但这并不代表日军没有进攻的野心。据张天社考证,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4年底战争即将结束,日军曾前后三次计划进攻关中。其目的在于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迫使国民政府就范,从而抽出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

  但日寇却没有执行这些作战计划,在张天社看来,这和太平洋战场牵扯了日军大量精锐有最直接的关系。“当然日本人也在算账,他们认为国共在陕西正处于对峙阶段,攻占陕西消灭胡宗南的部队,反而对共产党有利,与其这样,还不如南下多占领一些‘粮仓’呢。”张天社说。

  除了步三村碉堡之外,韩城、合阳以及大荔其它地方,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大量的碉堡遗存,但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抗战碉堡保护现状堪忧

  1945年抗战结束之后,随着部队的撤离,步三村的碉堡便逐渐被人遗忘。到了1953年,为了修筑洛惠渠,当地村民将碉堡炸开,取出了里面的钢筋和水泥。何云亭见证了当年炸碉堡的全过程,他说那个时代附近的碉堡都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那个年代没人将碉堡当做文物,所以没人觉得可惜。”

  但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眼中,步三村的碉堡在关中非常罕见,对于研究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史和近现代史有着极高的价值。不过很遗憾,因为年久失修,人为破坏,这座碉堡面临着极大的保护压力。

  同时,普查人员2008年前后还在韩城、合阳等地发现了不少同样陷入保护困境的抗战碉堡,他们在报告书中建议政府能尽快组织专门力量,沿黄河一线对此类遗址进行详细调查,并尽快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序列。

大荔县另一处碉堡(大荔县文物局供图)

在当地村民眼中,这座碉堡是他们当年玩耍的地方,村里没人把它当作文物。

http://news.hsw.cn/system/2014/09/03/052012240.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学习这一年·九论抗战——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重
  •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不应被误读
  • 牢记抗战史是中国人的必修课
  • “抗战胜利70周年专家谈”⑥:中国抗战的东方主战场重要地位
  • 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学
  • 让抗战老兵分享改革红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