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地媒体沉默并非明智

时间:2014-10-29 10:38来源:大西北网——晶报 作者:曹林 点击: 载入中...
  一旦某地发生重大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如火灾、爆炸、官员贪腐之类的负面事件,网上的信息铺天盖地议论纷纷,外地媒体也迅速云集事发地采访报道,而本地媒体却一片沉默,从报纸头版看不到相关报道,电视台看不到任何相关图像,一片歌舞升平。从当地媒体来看,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可谓司空惯见。
  
  外围炒得沸沸扬扬,事件中心却一片静默,极其反新闻规律。基本的新闻规律是,公众更关心身边发生的事,从新闻贴近性来看,本地发生爆炸案的重大事件,本地人必定比外地人更关心。可本地人如果不上网不看外地媒体,根本看不到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
  
  比如当年天津发生大火后,那么多条人命,当地媒体连个“豆腐块”都没有。山西省委门前的公路发生爆炸案,举国关注,可第二天当地媒体甚至连一篇通稿都没有。每当这时候,地方媒体保持沉默的头版都会成为公众嘲讽的对象。
  
  问题是,在这个信息如此透明的时代,根本管不住网络和外地媒体,只要有一家媒体报道了,就会举世皆知。仅仅封住本地媒体的嘴不让报道,有什么意义呢?本地媒体集体噤声的图景,尴尬的不仅是本地媒体,也是地方形象。不仅成为网友调侃的笑话,更重要的,让本地媒体噤声,更使地方失去了一个发布信息的话语平台。
  
  让本地媒体闭嘴,又“管”不住外地媒体,结果就是,既树立了地方控制媒体、抵制监督的恶劣形象,又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本地媒体失语,而外地媒体和网络曝光占据了事件的舆论场,但外地媒体可能不清楚事情的原委,网民更不了解,结果是“不了解实情”的一群人引领着舆论场,可想而知对地方是如何地不利。
  
  突发事件之后,理当让新闻唱主角,公众需要的是“新闻”,而不是“宣传”。本地媒体的新闻报道,本来应该成为舆论引导的主力,本地的情结,本地的报道优势,本地的责任感,可以使他们在新闻报道时更加客观,也更会注意报道的平衡。本地媒体的报道其实是引导舆论的一种正能量,让本地媒体闭嘴,只会很不明智地关上了这扇客观向外界报道真相、取信于公众的大门。
  
  聪明的官方,应该支持本地媒体做强做大,成为一个强大的话语平台。强宣传弱媒体,突发事件中必然无法取信于民,相反,弱宣传强媒体,是最好的引导模式。
  
  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选择上也是如此。相比之下,传统媒体自然比网络媒体更加客观和理性,因为有严格的把关程序,受过职业训练的新闻人,也会对自己的报道和言论负责,可缺乏把关环节的网络自媒体和匿名的网友就很难说了。而在突发事件后,官方往往第一时间管住传统媒体,可网络媒体又管不住,会好好说话的人被管住了,乱说话的人又管不住。结果由那些乱说话的占据舆论场,官方当然非常被动。这种舆论被动的局面,正是管理错位的恶果。
  
  放开本地媒体,解放传统媒体的手脚,让好好说话、愿意讲理的人去讲话,舆论场就不至于被不讲理的人所占领。而且,地方媒体在重大事件上失声,结果必然导致媒体读者的流失,管住了没有读者的报纸没有观众的电视,有什么意思呢?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孟加拉国媒体:“一带一路”助推全球GDP增长
  • 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人民论坛)
  • 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媒体融合的重大突破
  • 激发自媒体向上的力量
  • 马利:今天的网络不仅是技术、是媒体,更是政治
  • 记“追梦·西藏的足迹”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话巨变 展新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