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袭带来的挑战和警示

时间:2015-01-09 10:21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徐立凡 点击: 载入中...

    巴黎恐袭不是文明间的冲突,相反,证明着不同文化交融的必要性。减少恐怖事件的发生,需要的不是渲染仇恨,而是加快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强化反恐力度。

1月7日,法国遭遇40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3名武装人员持冲锋枪和火箭炮袭击了巴黎《查理周刊》杂志社,导致至少12人死亡,11人受伤。目前,3名嫌疑人中最年轻的一人已向警方自首,其他两人仍然在逃。据报道,在逃的两名嫌犯是兄弟,均出生于巴黎,拥有法国国籍。两兄弟中的一人是法国反恐部门熟知的极端分子。法国8日将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并降半旗3天,悼念袭击事件的遇害者。国际社会也对这起骇人听闻的恐袭事件同声谴责。

尽管巴黎恐袭事件的调查仍在进行时,事件的恐怖主义性质也确凿无疑,但事件并非仅限于这一层面。这起恐袭事件,还引发了包括保证言论自由、多元文化如何交融、反恐等诸多方面的冲击波。而只有回到事件的起源,才可能将其叠加效应梳理清楚。

为什么是巴黎,为什么是《查理周刊》?法国与北非、西非一些穆斯林国家有着传统政治关系,这种联系让法国拥有了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群体。而近年来,法国高调介入中东北非事务,这足以引发极端组织的关注。而《查理周刊》向来具有辛辣大胆的反宗教禁忌风格,此前已经屡遭威胁,其办公场所也曾遭遇燃烧弹袭击。巴黎和《查理周刊》因此成了恐怖袭击的靶子。

为什么在此时制造恐怖袭击?据报道,在逃嫌疑人兄弟之一,曾是伊拉克基地网络组织的成员。而据法国媒体报道,有现场目击者称,枪手自称来自"AQAP"。AQAP是位于也门的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上个月,AQAP就曾宣称将对西方发动袭击。无论是AQAP还是其他组织所为,从恐怖袭击的血腥程度和“专业”程度看,与恐怖组织有高关联度确凿无疑。近年来,随着基地组织渐趋低迷和ISIS的骤然崛起,AQAP和其他有能力的极端组织开始争夺全球极端组织的旗帜,在欧洲中心地带发动一场袭击显然被视作了出头机会。

巴黎恐袭引发了多元文化如何交融、能否交融的新争论。表面看,尽管巴黎恐袭似乎为“文明的冲突”论提供了现实的有力注解,似乎在证实着文明差异、文化表达差异之间存在无法兼容、无法妥协的隔离带,但无论是哪种文明,都不会为血腥屠杀正名,为其戴上正义光环。巴黎恐袭不是文明间的冲突,相反,证明着不同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巴黎恐袭也促使人们对言论自由的边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恐袭事件后,全欧洲发起了“我是查理”行动以捍卫言论自由。而既保证言论自由,又能尊重异质文明的传统文化习俗,缩小文化差异的隔阂和理解差异,也值得深思。

巴黎恐袭还可能改变欧洲中心区域的政治形势。巴黎恐袭前,德国刚刚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对异质文明的游行。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后期,这种趋势在欧洲就已普遍出现。巴黎恐袭后,法国不同地方发生伊斯兰宗教场所或其附近地区遭袭事件。这为极右翼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如果巴黎恐袭产生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那么绝非幸事。减少恐怖事件的发生,需要的不是渲染仇恨,而是加快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强化反恐力度。这是巴黎恐袭所带来的最大警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特写:洪灾与贸易争端夹击的春播季给美国农民带来太多艰难
  • 和平解放为西藏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   【“一带一路”进行时·共商共建共享】从汉堡看“一带一
  • 马克思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当代价值
  • 记者手记:在巴黎感受马克思的思想力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