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她为爱远赴乌干达如今正用中文为当地人打开广阔前景

时间:2019-03-30 17:4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国日报网 点击: 载入中...
  中国日报网3月29日电在遥远的非洲乌干达,有一所学校教会了许多当地人说汉语,从而为这些人打开了更广阔的职业前景,也促进了中非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
  
  说到这所学校,还得从一段跨越国境的爱情佳话说起。26年前,中国女孩王丽红(音)与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乌干达人苏玛(AyubSooma)相遇,开始了一段美丽爱情。
  


 
  26年前,中国女孩王丽红(音)与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乌干达人苏玛(AyubSooma)相遇相恋。图片来源:BBC网站截图
  王丽红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说,一开始,这段恋情并不得到认可。“当时,他们认为我是一个随便的女孩,和一个黑人男孩约会。但我知道他很诚实,并且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去帮助别人。”王丽红回忆道。
  
  1996年,两人婚后移居乌干达。如今,除了夫妇两人,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生活中他们会用汉语、英语和乌干达当地语言沟通。
  
  BBC非洲部记者卡特琳•比亚鲁汉加认为,两人共同生活的20多年,也是中国与乌干达经济关系大幅提升的20多年。他们两人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看到了机会,并把握了这个机会。两人是“中乌关系蓬勃发展的完美榜样”。
  
  
  王丽红和丈夫在首都坎帕拉开设培训课程,教授中文。图片来源:BBC网站截图
 
  比亚鲁汉所说的机会之一,就是教授中文。夫妇两人如今在首都坎帕拉郊区开设了鲁扬子中学。两人要把自己的学校打造为当地推广普通话与中国文化的先锋者。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孔子学院为该学校的中文课程提供了资助。
  
  最近这段日子,两人正在举办为期9个月的培训课程,专门教中学老师学中文。目前已有来自乌干达各地的30名教师完成了培训,他们现在已回到各自岗位并开始教授汉语。
  
  在9个月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且还要具备授课能力,这并不容易。但来自乌干达西部姆巴拉拉区的教师穆罗科瓦(PavinMulokwa)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职业前景。
  
  另一名受训者,特维贝泽(PraiseTwebaze)同穆罗科瓦有着相同的想法。他还希望学会中文后,能到更多地方去旅行。“我们不仅可以去使用英语的地方,还可以去说中文的地方了。”
  
  13岁的丹尼斯(DenisMulungi)目前在坎帕拉卢比里中学(LubiriSecondarySchool)读书,对他来说,他现在所学的中文课可能会塑造他未来的职业生涯。
  
  丹尼斯说:“学中文,它可以帮助我在将来找到好工作。学中文可以帮助我出国。如果我去中国,我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人交流。”
  
  王丽红认为,乌干达人学汉语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她还举了中国学生学英语的例子:“我们学习了他们的语言,明白了他们的想法,了解了他们的先进技术,这也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发展。”
  
  
 
  39岁的高雅慧(音)来自中国西安,如今在乌干达教中文。图片来源:BBC网站截图
 
  其实,不只乌干达人认为这些中文课程会给人生带来改变。39岁的高雅慧(音)来自中国西安,如今在乌干达教中文。一年前,她告别丈夫和孩子只身一人来到这里,当时许多亲朋好友劝她不要来,认为非洲有“疾病和战争”。
  
  但是来乌干达一年后,她改变了对非洲的看法。“来了之后,我改变了对非洲的固有成见。我回国的时候,也会把真实的非洲讲给身边的中国人听,从而消除他们对非洲的一些误解。”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中国那些事儿】国际政要祝贺新中国70华诞:高度赞赏70年辉煌
  • 【中国那些事儿】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清华北大领跑亚洲 美媒:
  • 【中国那些事儿】非媒:中非合作打击野生动物走私成果丰硕
  • 【中国那些事儿】从“特区”到“示范区”外媒:深圳将再成中
  • 【中国那些事儿】第二届进博会“一位难求”美媒:参展的美国
  •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版纳斯达克来了!外媒:科创板为创新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