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红利渐增 农村户口越来越吃香

时间:2014-02-26 09:53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2月26日讯,当个城里人,曾经是不少人的渴望和期盼,因为城市户口代表着福利与保障,在一个城市户口里,附着了诸如住房、教育以及医疗等属于城镇居民人口的福利,由于“剪刀差”的存在,也令农民的生产性收入远不及城镇居民的收入。然而,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曾被万千农民梦寐以求的“农转非”,如今遭冷遇,从而出现了原有城市户籍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的“逆城市化”现象。
  
  农村户籍“红利”渐增
  
  农村户口越来越吃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康县农村的发展。但对于农民来说,最实惠的是农村利好政策的叠加。上学免费、看病报销、考试加分、种粮补贴、养老保险、农机家电补贴,以及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都为农村户口增加了“含金量”。望关乡沈湾村村民李仲义掐指算了一笔账:“现在农村小孩在本地读书,学杂费全免;看病报销比例逐渐在提高,快到了全免费;每户平均还有一千多元的种粮补贴,60岁以后还能领养老金,买台旋耕机和电视机、洗衣机,政府还贴钱,楼房上加个顶子,政府还给6000元补贴。”
  
  李仲义的几个邻居家,几乎都是二层宽敞、亮堂的水泥砖混结构楼房,擦得明亮的瓷砖地板,彩电、冰箱、电话等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显示着这个村庄的富足。
  
  “现在的非农户口没什么值得羡慕的,不顶吃也不顶喝,况且城里的房子和消费‘贼’贵。你看我们村,比城里好多了。”王坝乡大水沟村党支部书记肖九宏笑着说。
  
  好政策加上好收成,让更多的农民重新回归土地。同样一片土地,过去和如今的农民收入截然不同:过去,要上交“三提五统”、各种税费;现在,空前的惠农政策让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转非”风光不再
  
  曾几何时,通过考大学将农业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是许多出身农村学子的梦想,也是他们考学的动力。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考大学只为“跳农门”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记者在康县公安局户政大厅了解到,过去大中专学校开学的时候,是户籍警最忙的时候,现在和平常一样,大多数大学生入学时不转户口。
  
  王小成是一名招聘干部,农村户口,他妻子是城镇户口,按理说,孩子可以登记为城镇户口,但孩子出生后,他在他家里的户口本上给孩子登记了农村户口,为这事,妻子还和他吵过多回,现在妻子倒夸他有眼光。2008年地震后,他在老家盖房,不但贷了5万元款,还领了2万元补助;今年家乡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家里不但领了水泥等物资,还给了房屋改造补助款。
  
  据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由于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农业户口附带着很多无形价值,农业户口的入口把关较严,“非转农”要比“农转非”难多了。许多人认为,农村户口的吃香,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好见证。以康县为例,以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且以实物性收入为主。现在农民收入多元了,除了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政策性、财产性收入都在增加。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之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城乡差距的缩小,未来康县农村户口还会更吃香。”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陇南康县招考委:为特殊考生巨晓特别安排单人考场参加高考
  • 陇南康县文化旅游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