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政协委员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2015-01-30 08:5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王占东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1月30日讯 昨日下午,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兰州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委员发言。来自全省的10多位政协委员现场发言,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献策。
  
  大会上,政协委员们就“发挥政协立法协商作用、构建依法治省新常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发展”、“围绕信息做产业、全力拥抱互联网”、“先行先试,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将敦煌升格为地级市”、“推动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我省矿物质肥产业”、“加快实施我省扶贫攻坚规划”等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杨立勋委员提出——构建依法治省新常态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立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自己的特色,现行立法程序在近年来的立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杨立勋委员说,“但是,当前立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已经不能满足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杨立勋委员建议:第一,以法治思维推进立法协商;第二,开展委托第三方起草立法项目的探索和实践;第三,形成政协立法协商任务分解机制;第四,建立立法项目的后评估机制;第五,完善立法协商信息反馈机制。
  
  -杨兰委员提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
  
  “古丝绸之路的本质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是文化交流通道。甘肃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发展通道经济、商贸物流、文化产业、中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方面寻找突破口。”杨兰委员指出,甘肃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
  
  杨兰指出,第一,要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提升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其中,要制定发展通道经济的专项规划,全面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通达能力,加快发展通道物流业。
  
  第二,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切实推进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着力扩大进口,以项目工程为带动着力扩大外经合作,打造经贸合作交流的战略平台。
  
  第三,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黄金带,申请设立敦煌国际文化商品自由贸易区,把兰州打造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区,建立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取国家教育部支持创办敦煌大学。
  
  第四,以特色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及健康服务业发展。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健康服务业,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张耀南委员提出——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发展
  
  “当前,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正在积极推进发展,但在各市州紧锣密鼓地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遭遇文化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制约。”张耀南委员指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政府职能界定模糊,管理模式僵化保守;第二,文化发展宏观战略设计过大,具体措施对症不力;第三,制度设计缺乏系统规划,政策红利落地不足;第四,文化市场机制不够发达,文化创意产品几近空白;第五,文化人才难以支撑,使用与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为此,张耀南委员建议:要加强制度创新,全面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强化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力度,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以主题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目标,发展演艺经济;围绕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魏其奎委员提出——先行先试,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在我省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生态恢复、保护与治理探索积累可资可鉴的经验和模式,是中央交给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我省生态保护与治理步伐、维系欧亚陆桥大通道生态安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急迫需求。”魏其奎指出,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层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既有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魏其奎指出,鉴于我省自然条件复杂、生态问题突出,系统治理任务重、难度大,目前若在全省范围开展生态补偿,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建议精准选点、先行先试,力求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层面取得突破。通过系统谋划、试点先行,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就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拟定框架设计,订立法规制度,制定标准体系,完善保障措施,最终形成对全国具有借鉴意义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试点选择上,基于我省各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典型性,建议遵循“区域相对封闭性与生态因子开放性有机结合,行政区域功能区合理兼顾,区域内生态因子基础数据相对完备”的原则。
  
  为切实推动试点工作,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层面,要设立相关试验区;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落实既有相关政策。在完善生态补偿保障措施方面,强化有关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利用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拓展政府、企业、社会环保投融资渠道对试点区的投入;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分类补偿标准体系;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指标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
  
  -多位委员建言敦煌发展——将敦煌升格为地级市、创办敦煌大学
  
  刘刚委员在发言中提出,作为一个县级市,要承担国家和全省战略使命,显然是小马拉大车,从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加快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来讲,应把敦煌市升格为地级市。
  
  刘刚指出,从敦煌升格的现实必要性看,第一,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创新发展,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刘刚同时认为,敦煌升格已具备基础条件:第一,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目前,敦煌已列入国家、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第二,与省级战略高度契合;第三,发展优势逐步凸显。
  
  刘刚建议:第一,省里应组织相关部门系统谋划、积极申报,争取国家批准,直接设立地级敦煌市,把肃北县、瓜州县和阿克塞县划归新敦煌市管辖。
  
  第二,考虑到直接升格申报、批复时限较长,而敦煌市有关建设又迫在眉睫,省里可采取“两步走”的办法,先申请批准建立敦煌国际文化和新能源开发试验区,并赋予试验区地级市管理权限,把周边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管理权限交敦煌市。待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直接升格地级市条件成熟时,再结合有关区划调整,适时升格为地级市。
  
  另外,在当日的会议上,杨兰委员在建议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发言中指出,我省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其中,应争取国家教育部支持创办敦煌大学。
  
  杨兰委员指出,我省应整合省内教育资源,争取海内外相关机构支持,创办以敦煌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为主体,集研究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学——敦煌大学。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全国80余名专家齐聚兰州建言检察建议打通执法工作“最后一公
  • 住浙全国政协委员来甘考察座谈会在兰举行 欧阳坚葛慧君出席
  • 网络名人走进甘肃|网络名人建言:兰州新区农业走精品化之路将
  • 甘肃省政协月协商座谈会建言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欧阳坚出席并讲
  • 全国政协委员刘仲奎:让高校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 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建议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