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甘肃奇胜源现代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员韩永奇

时间:2016-12-01 16:0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新营乡是和政县有名的贫困乡,这里地处太子山麓,高寒阴湿,回汉杂居,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群众吃饭靠天,穿衣靠救济,花钱靠低保。而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子,并正在带动着这个乡。这个在偏僻的小山村创造致富传奇的人就是和政县奇胜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韩永奇。


  永奇传奇,白手起家的创业


  1974年,韩永奇出生在新营乡炭市村一个困难的汉族家庭里。1992年,韩永奇高中毕业后,一度时间在家务农,后来看到乡邻们外出务工。1994年,韩永奇外出打工谋生,有一次他和朋友吃饭时,听说药材贩运生意不错,他为之一动,决心从事药材生意。没有启动资金,他就四处借钱,最终,从一位藏族朋友那里借了一笔钱,开始了中药材批发生意,凭着不懈努力,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经过多年的拼搏和顽强的意志,生意不断慢慢火起来,取得了一些收益,还清了借款,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此时他并不甘心自己的成功,还想能不能做些其他的生意,多处探访和考察,又开始了别的生意,发展餐饮业。艰难打拼 14年,诚实守信的韩永奇在藏区的中药材生意越做越大,在全村第一个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白手起家的创业是十分艰辛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味道。 但所有的困难、磨难都是有益的,它使人变得坚强,使人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心胸开阔,同时也使人的进取心更加强烈。


  二次创业,从生意人到技术员的转型


  一枝独秀不是春。有了实力的韩永奇一直没有忘记炭市村,没有忘记贫困的乡亲们,经过多次反复的思考,怀抱一颗对家乡父老的感恩之心,怀着满腔的创业激情,他返乡了,他要在炭市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再创造一个传奇。


  到家乡后,他经过反复考察了解后认为,要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让村民富起来,必须培育村上的支柱产业。于是,2008年,韩永奇拿出自己的积蓄,又从信用社贷款50万元,转租了村里闲置多年的门市部,修建了4栋牛棚,购进了90头牛、200多只羊,创办了和政县奇胜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正当韩永奇满腔热情创业时,第一批从山东调运来的88头种牛,由于水土不服,陆续死了71头。损失达42万多元。没有专业技术就是外行,外行办企业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就横下决心,从零起步学习养殖方面的知识,经常向畜牧局专家学习养殖技术,慢慢的成了养殖的行家里手。与此同时,炭市村热情的乡亲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村里无论回族群众还是汉族群众,他们东拼西凑借给了他40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凑了70多万元。韩永奇说,“乡亲们不仅仅看中了我‘一言为重百金轻’的个性,更主要的是他们相信养殖业要靠技术,有了技术支撑他们才感到放心、可靠”。在众乡亲们的支持下,韩永奇决心背水一战,开始了他人生新的征途。


  2010年春,韩永奇了解到,国家要实施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但农村大多青年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孩子,很多土地缺少劳力。于是,他萌生了“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的念头,也得到了乡上的支持。是年,他在流转的62亩土地里,试种饲草玉米,当年草丰畜壮,群众也看到了田野里的希望。


  与此同时,以前以贩运中药材起步的韩永奇,瞅准中药材种植行情看好的时机,试种了30亩当归。中药材种植经验不足,他查阅资料自学,到甘肃农业大学向专家教授请教,邀请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自己也边学边干,秋季喜获丰收,纯收入达6万余元。


  为了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韩永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科学种植规模,辐射带动村民,让更多群众受益。现在,他的和政县永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纳70多户农户入社,合作社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有效地提高了产业化发展步伐。


  边学边干,技术支撑事业升级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韩永奇说:“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枉为做人。团结和带领炭市村的回族和汉族群众齐心合力发展经济奔小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依托炭市村资源优势,韩永奇采取主导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土地流转方式,按每亩500元的租金,在松鸣、达浪、陈家集、三合等乡(镇)流转土地2460多亩,其中在新营乡炭市村流转土地1640亩,发展集中连片种植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建成了中药材种植基地。2014年,炭市村中药材种植户,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200多名群众通过在中药材基地季节性务工,人均月收入700元以上。


  在韩永奇的示范带动下,群众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纷纷发展药材种植,全乡现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3200亩,其中1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有17户、2530亩,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新营乡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带动全县建成中药材种植千亩示范点4个,群众种植中药材5万亩以上。


  技术推动了韩永奇事业的发展,也催生了管理方式的不断转变和完善。围绕实现产业化,韩永奇在组织管理、经营模式上功夫,打造与群众联系紧密利益共同体,紧紧把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中药材种植、林果育苗产业方面,他先后创办了和政县永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政县众民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政县鑫源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畜牧养殖产业方面,他创办了和政县胜明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政县兴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还在炭市村创办了和政县嘉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政县强胜保鲜冷藏有限责任公司。种养殖农民合作社,不仅使村上进行流转土地的农户,每年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而且使农民从低收入的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尝试从事自主创业增收的新途径。


  示范带动,迈上靠技能致富的快车道


  创业成功后的韩永奇不仅是村里的养殖行家、药材种植行家和致富能手,而且是好党员、好干部、更是尊老爱幼的好榜样,在全村道路硬化时他自愿捐款10万元,给回族群众改建清真寺时捐款3万元,给甘沟门学区道路硬化1100平方米,为480名学生捐赠了5.5万元的校服,乡亲们遇到困难时,他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共计捐献35万元。但这样干好事只能解决一家一户的困难,不是长久之计,为此他又个人注资20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标准化互助社——炭市村民产业发展互助社,有力地促进了炭市村种养殖业规模发展。


  要让乡亲们致富首先要让他们就业,在就业的实践中培训技能,才能实现稳定增收致富,关键在于自己示范作用的发挥。2014年,由他投资2.57亿元、占地118亩的奇胜源生态养殖科技苑在炭市村开工建设。修建标准化养殖圈舍18栋、26140平方米,年出栏肉牛5000头以上,建设集科研办公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形成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吸收务工人员120多人,年人均劳务收入1万元。


  炭市村有10个社357户群众,全村参加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达200多户,去年全村仅中药材收入达400万元。六社农民马撒力海,17亩的啤特果树育苗、紫花苜蓿饲草种植,他家年收入30万元;十社农民马春华,每年20亩土地流转租金,加上种养殖劳务,年收入6万元;还有马哈三、杨学良等60多户群众,在合作社的扶持和帮助下,成为远近闻名的规模养殖户……


  多年的努力,他受到了不断地表彰奖励,2011年度他个人被授予“致富带头人”称号;2013年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临夏州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4年度被评为“爱心人士”和年度“全州农民创业致富能手”。对今后的发展,韩永奇打算:在炭市村建设清真牛羊肉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研发牡丹、当归、党参中药材养生保健品生产,走‘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发展路子。再用5年的时间,让炭市村实现整体小康!”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公开招聘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报名截止
  • 兰州市薄皮甜瓜生产首次试用嫁接新技术
  • 永登县疾控中心持续开展疫情防控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 甘肃省出台职称倾斜政策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
  • 甘肃:治理智慧化进程新技术治理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加速
  •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印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