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赚钱善理财 袁枚富得流油

时间:2011-12-20 16:41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中国古代士人,历来受孔孟之道义利观影响,重读书科举之途,而轻赚钱营生之道。不能及第的读书人,除非家业深厚,不然由于不谙生计,常陷入穷酸不堪的状态,就是科举中第,投身宦海的,也要一生小心,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方得安享太平生活。其中鲜有能主动选择退出官场,并自食其力者。袁枚则是中国古代士人中比较特别的例子。

  少时袁枚即享有才名,24岁中进士后先在翰林院三年,后出京外放县令,先后在江苏溧水、沐阳、江宁等地当了7年县令。虽然谚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袁枚为官清廉,当了7年县令,却所积不多。辞官后袁枚频繁出游,既要供养母亲及家中一堆亲眷,又要藏书、购买古董,还要修缮、扩建随园,这些都耗资不菲。那么,袁枚靠什么支撑他的生活呢?

  袁枚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是润笔费。由于袁枚名声在外,时常有富户为一篇墓志铭而送千金者。除了写墓志铭外,帮人题跋作序也是袁枚的生财之道。扬州有安姓的巨富,刻了一部书,以两千金的价格请袁枚题跋。《清史稿·袁枚传》载,袁枚所著《随园集》有30余种,上自公卿王侯,下至市井小贩,皆知其名,甚至海外也有慕名来求其书者。高丽使臣团来中国时,偶尔读到袁枚的诗集,无不为之倾倒,便购买了数十部回国赠人。此后高丽来中国以高价购买袁枚书集者络绎不绝,袁枚的书一时洛阳纸贵。

  除收入丰裕之外,袁枚还善于理财。袁枚一直推崇通过经营陶器致富的范蠡,反对空谈心性,坐吃山空的文人。

  在购下随园之后,袁枚又将随园东西两面的山林田地池塘也购置下来,并分租给13户人家种植各类粮菜果木,饲养家禽。此后袁枚不但可以坐收地租,且每日所需之菜肴也由租户供给。随园中食物,除鲜肉豆腐需要外出购买外,其他均可自备。袁枚还曾在安徽滁州购买田地,并将土地出租,收益颇丰。在江北,袁枚也广置地产,并亲往察看。

  袁枚还开设学堂,广收门生。因为他盛名于世,故而学费颇高。但送子弟随袁枚读书者仍络绎不绝。

  正因为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袁枚才能不断增修随园,并四处游历,过着“临山登水,寻花问柳”的逍遥生活,并通过经济收入来满足自己的收藏癖好。51岁时,袁枚在一封信中说起自己平生最得意的事情之一,便是家中藏书已有万卷之多。同样是玩藏书,他的老友程鱼门却将万贯家财消耗殆尽,死时还欠袁枚五千金。

  在袁枚82岁去世前,留下了“田产万金,余银两万”,并托给其学生帮助经营生息。正是在雄厚财力的支撑下,袁枚才能供养族人读书,过着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隐居生活。更有条件得以四处交游,探寻各类趣闻逸事,从事创作活动,成为乾隆年间的文坛巨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2马1牛初会于何时?(天祝铜牦牛承载着一个惊天的秘密系列之
  • 古代皇帝请客吃饭都会吃些什么?
  • 古人为何喜欢鸣虫
  • 揭秘人民大会堂中的巨画
  • 挑战男权社会的大唐公主们
  • 古代饭局:群英会最坑人 千叟宴最豪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