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成名前:父母在中国北方做皮货生意

时间:2011-12-28 17:15来源:法制周末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1933年1月16日生于曼哈顿,一直由祖父母抚养。父母常年在中国北方做皮货生意。1950年考上柏克莱加州大学,与社会学家菲利普·里夫结婚。两年后,移居波士顿,诞下儿子戴维,同时考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英语及哲学双硕士学位。

苏珊·桑塔格(资料图)

本文摘自:《法制周末》2010年11月12日第二十三版,作者:思郁,原题:《桑塔格:成名之前》

她是学者,作家、诗人,是以书写、话语来标明自己身份的知识分子。言论介入社会生活,完全从个人体验和价值判断出发来发出自己的独立声音,不代表任何集团的利益。

今年5月,苏珊·桑塔格日记《重生》在中国出版,麦田出版社推出第一部。

日记记录了她的成长与蜕变。我们这些曾经或将要追随桑塔格的读者,是幸运的。

在文化界,桑塔格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

“我透过写作来定义自己———一种创造自我之举———也是成为自己的过程———透过自己、与我所欣赏的作家(不论在世或已逝)以及与我理想中的读者之间的对话。”

SusanSontag 1933-2004

1933年1月16日出生 曼哈顿

一直由祖父母抚养。父母常年在中国北方做皮货生意。

1950年 结婚、学习 波士顿-伦敦-巴黎

考上柏克莱加州大学,与社会学家菲利普·里夫结婚。两年后,移居波士顿,诞下儿子戴维,同时考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英语及哲学双硕士学位。

1957年,拿到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四个月后转赴巴黎大学,结识了一批先锋艺术家,组成了由摇滚乐、新浪潮电影、新小说写作和存在主义哲学的新兴欧洲文化圈。

1959年 离婚 纽约

离婚。完成小时候的梦想,在《党派评论》那类文化杂志上发表作品。

1964年 《坎普札记》 纽约

《坎普札记》被《党派评论》刊载。在《反对阐释》中,她提出了一生为之抗争的主张:显露真相,反对对艺术和生活的简单化和冷漠。

1976年 患病 医院

患癌症住院,发表作品《疾病的隐喻》,探讨“仅仅是身体的病”为何会变成道德批判,又为何会转换成一种社会压迫和歧视。

1993年 《等待戈多》 萨拉热窝

导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在《萨拉热窝等待戈多》一文中写道:“演一出戏,对当地戏剧界专业人士来说是意味深长的,因为这使他们成为正常人。”

2001年 9·11事件 纽约

年近七十的她写下了《真正的战斗与空洞的隐喻》一文,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

2004年12月27日 逝世 纽约

逝世的消息传来,了解她的人为之感慨不已。如翻译家黄灿然所说,“人们失去了评估未来美国和世界重大事件的一个清晰尺度。更少了一个如此清楚冷静并具有良知的人”。

1957年12月底,苏珊·桑塔格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日记是用来表现我个性的工具。它代表我是一个在情感和精神上都是独立自主的人。因此 (唉),它根本不是单纯记录我的每天的真实生活,而是———有许多则日记正是如此———提供了与我实际生活不同的其他可能性。”其时,桑塔格24岁,已婚,一子,远在巴黎留学,正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感情漩涡,对方是她早年的好友哈丽雅特。

桑塔格的回顾

桑塔格与哈丽雅特最早结识于1949年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卫·瑞夫编选了他母亲桑塔格日记的第一部分,并命名为《重生》,这个书名正是源于那个时期桑塔格百般挣扎的情感经验。在认识哈丽雅特之前,桑塔格正经历一个迷惘期,她能察觉到自我的天赋,但是对以后的人生方向并不确定,在两性关系上尤其困扰。

在1949年4月9日的日记中,她记下了与某位男生的交往:“一想到和男人有肉体关系,我只有羞辱堕落的感觉———第一次亲吻他———长长的一吻———这念头很清楚地冒出来:‘就是这样吗?好蠢啊。’”她羞于提及对男性的厌恶和对同性的爱慕。某种程度上,哈丽雅特的出现打消了她对感情的顾虑,解放了她的情欲,让她开始正视自己的同性倾向,也让她对自我的人生重新定位,所谓“重生”正是从此开始。

在1949年5月23日的日记中,桑塔格为了回顾这段经历作出了很多思考,那天的日记写了三十多页:“周末所经历的这些,发生的时候太完美 ———我差点因为要全然臣服于情欲而彻底否定自己。但现在我对性欲的观念彻底转变———感谢上帝———双性恋是人类最圆满的表现,不假思索地拒绝堕落会限制人的情绪经验。”其时,十六岁的桑塔格跟随她的“初恋情人”哈丽雅特频繁出没于各种同性恋酒吧,过着一种彻底解放和纵欲的生活。桑塔格从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中察觉到她原来理想中类似于一种禁欲和苦修的智性生活是如此的可笑。

1949年5月26日的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我带着崭新的双眼,重新审视我的世界。其中最叫我惊恐的是,我竟然让自己埋首于学术生活中。对我来说这毫不费功夫……只要成绩优异,继续念硕士、当助教,找些没人有兴趣的冷僻主题写几篇论文,熬到六十岁,然后成为又老又丑但受人敬重的专职教授。为何我的人生要这样过?”她开始意识到她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因为她知道该去做什么,她知道了她的身体充满情欲,她知道她这样的身体热情并不羞耻,她知道想去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尽情享受肉体和情欲的欢愉,体验和享受人生,但在一个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绝不放弃对智性生活的追求。“一切就从现在开始———我重生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撒切尔夫人“智取”名校牛津
  • 纪晓岚一生饱受人格侮辱
  • 现实中的特工其实更厉害
  • 杜拉斯: 到死都是爱情动物
  • 苏格兰男人为什么穿裙子?
  • 秘书口述真实江青:性格喜怒无常 生活严肃守规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