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仍有学者质疑英格兰传奇国王亚瑟的存在?

时间:2011-12-28 18:09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吉尔达斯著作中的空白断层、内尼厄斯文中的夸大其词以及圣人记述中的神话色彩,不难令人了解,为何有些史学家仍不肯相信亚瑟曾经存在过。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电影《亚瑟王》剧照 资料图

本文摘自《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  作者:南希·津瑟·沃尔沃蒂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第一章:英雄的诞生

教堂的墓园里,高高的祭坛边,有个方方正正的大理石块,正中央像是一英尺高的铁砧,牢牢插着宝剑……金色的铭文如是写道:“凡拔出石中剑者,即为全英格兰之王。”

大伙儿在伦敦最大的教堂望过弥撒后,聚集在石中剑前,一个个轮番上前拔剑,却全都束手无策。总主教说:“那个拔得出剑的人不在这里。不过上帝定会让此人扬名于世。”他接着宣布,下一个有意试身手的人,必须先在竞技中获胜。

盛大的赛会定在元旦当天举行。勇士们挥舞着枪矛,驱策马儿,在坚硬的土地上比划枪术,别处还有些武士在地面以刀剑盾牌相向。埃克特(Ector)和他的儿子凯(Kay)以及侍童亚瑟(Arthur),来到竞技会场。身为武士的凯打算参加决斗,试试运气。但是凯遗失了剑,派亚瑟去替他找一把来。

这少年自言自语道:“我要骑马到教堂的墓园,把插在石中的剑拔出来,我的兄弟凯今天可不能少把剑。”他手握剑柄“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就抽出了剑,骑马回去把宝剑献给凯。

亚瑟后来又在聚集的人群前表演这一手,大伙儿目睹奇迹,都双膝跪地,高呼:“我们奉亚瑟为王……我们都见到了,这是上帝的旨意,他是我们的国王。”于是亚瑟被册封为英格兰王。

亚瑟王堪称不列颠最伟大的国王。在众多有关他的传说中,石中剑或许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然而,亚瑟究竟是谁?他真的存在过吗?在中世纪文献中,他为何又是最出名的人物?

我们得从不列颠西部的威尔士(Wales)着手展开研究。时为公元六○○年左右,一位吟游诗人正歌颂着遇害不久的一位英勇战士。他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赞誉有加,但在详细叙述他的军事长才时,吟游诗人却承认,他并非最优秀的人才。“不过他可不是亚瑟。”这位吟游诗人的诗《高多汀》(Gododdin),在这个世纪稍后被人用文字记载下来,这首诗就因为这一个间接提到亚瑟的句子而闻名。虽然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句子是后来才添加在文稿上面,但是大多数学者相信,原稿中就有这个句子。果真如此,这就是亚瑟王的传奇首次见诸文字纪录。这句诗提供的资料内容或不多,但仍可挖掘出若干史实。

单凭“不过他可不是亚瑟”这句话,就能令当时聆听的民众有所领悟,亚瑟必然相当出名。因为单单提到名字,就足以让听众想起亚瑟的丰功伟业。其次,亚瑟之所以著名,不光是由于他是国王或统治者,也由于他是个战士和斗士,显然是当代最知名的一位。再者,既然亚瑟在这首诗流传的时期即已威名远播,是其他所有战士的楷模,那么他生存的时代必定早于公元六○○ 年,但是也许早不了多少,因为诗人与听众记忆犹新。最后,我们必须了解当时威尔士诗人的习惯。现代诗人和小说家,往往描绘虚构的人物,尽管栩栩如生,不过仍出自作者的想象。以前则非如此,历史学者认为,《高多汀》等早期威尔士诗作,描述的皆为真实存在的人物,诗人所记载的也都是真事。

因此,看来亚瑟真的存在过。必须牢记这一点,因为他的存在与否,迄今犹未有定论。而“不过他可不是亚瑟”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意义,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谈的是一个历史人物,是万古流芳的战士。

要想知道亚瑟为何是不列颠人心目中的伟大英雄,首先得去了解不列颠在六世纪时遭遇的危机,亚瑟即可能活在那个世纪。有位史学家说,亚瑟的时代为不列颠现代史的滥觞,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承认那个时代意义重大,即使那些不觉得亚瑟有多么重要的学者也不例外。

在亚瑟的时代之前,不列颠岛有很长一段时间为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一省,“不列颠尼亚”(Britannia)为其罗马名。不列颠虽位于帝国的最北方,但自公元一世纪中叶起即被罗马人占领。可是在公元五世纪时,罗马帝国的势力在各地均日渐衰微。

由于粮食匮乏,加上亚细亚部落入侵的威胁,名为西哥特人(Visigoths)的日耳曼部落侵略军,离开东欧的家乡。他们在罗马帝国东部安居乐业了一阵子,不久后挥兵反抗帝国政府。他们在首领阿拉里克(Alaric)的领导下,沿着意大利海岸向南迁徙。公元四一○年,侵略军攻占帝国的首都罗马。虽然西哥特人后来并没有继续占领这个帝国城市,阿拉里克的入侵却适足暴露罗马帝国的军事弱点。在公元五世纪结束前,罗马城和帝国终于沦亡。

在阿拉里克侵略罗马城之前的数年期间,原本派驻不列颠尼亚的罗马军奉命返国,准备保卫受到威胁的祖国。由于长期接受罗马军的保护,不列颠人自卫的能力反而愈来愈弱。他们吁请罗马皇帝荷诺里(Honorius)保护,后者当时已经离开罗马城。为躲避西哥特侵略军,他的朝廷已迁至拉维那(Ravenna)。因此荷诺里的回答不足为奇,他说:“让殖民地自己想办法吧!”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古代皇帝每顿饭吃什么?为何有的菜不敢吃
  • 萧何为何笃定从未带领兵作战的韩信可以统帅三军?
  •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
  • 《红色娘子军》中的“爱情戏”为何被剪掉了
  • 溥仪为何管不住内务府和太监?
  • 成吉思汗为何惟独不取印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