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有希腊人的节奏

时间:2011-12-28 20:05来源:世界知识 作者:赵雪予 点击: 载入中...
  一封给希腊总理的公开信 
   
  一场债务危机,也将希腊人的“懒”与“慢”的工作、生活节奏凸显出来,欧元区许多国家的纳税人就声称,因为希腊人的“懒”与“慢”,而不愿拿自己的血汗钱出手相助。不久前,德国《图片报》就给希腊总理写了这样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总理先生: 
  如果你读了这封信,那就说明你已进入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你到了德国。 
  在这里,人们工作到67岁才退休。公务员不再有14个月薪水的待遇。在这里,没有人需要行贿1000欧元才能获得一个医院的床位。而对于那些不幸找不到丈夫的将军的女儿们,我们不会给予补助。 
  在这个国家,加油站都有收银机,出租车司机都会给发票,农民不会撒谎说种了几百万棵橄榄树来诈取欧盟补贴。 
  德国也有很高的债务,但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那是因为我们能早早起床,并且工作一整天;因为我们在经济好的时候,就想到了经济也会变坏;因为我们有生产全球畅销产品的好工厂。 
  尊敬的总理先生,你今天所在的这个国家把无数的游客和钱都送给了希腊。 
  我们希望能和希腊人成为朋友,这就是为什么自加入欧元区后德国已经给了你们国家500亿欧元的原因…… 
  这封信道出了德国人的心声,在德国人看来,他们勤奋工作,挣的钱来之不易;而希腊人懒散,政府腐败,长期靠借债维持经济,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给希腊的“懒汉”还债,当然不愿意。 
   
  希腊人的“希腊时间” 
   
  希腊人的“悠闲”是出了名的。到过希腊的游客都会对希腊人有这样的印象。不过,“悠闲”和“懒散”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有这么一个笑话:希腊人跟人约好1点见面,12点45分才开始洗澡。这不要迟到了吗?“不会的。”希腊人说。那你什么时候能到地方?“1点15分吧。”那不还是迟到了吗?“不会的。因为赴约的家伙1点20才会到。” 
  希腊公布的公务员上班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2点,下午2点一过,不要说行政机关,就连银行都大门紧闭。如果你打算在9点钟约见某位政府官员,那非得等他慢悠悠到了办公室,喝完咖啡再用完点心之后方可被召见。 
  自由商贩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和一般的希腊人一样,早上9点后才起床,中午吃完饭,有固定午休,什么时候醒来或者醒来后还愿不愿意开门营业,自己说了算。希腊人通常吃晚饭的时间是晚上9点。这一吃,基本就到了12点。希腊的各种演出一般都是晚上9点才开始,各种社交活动也多是在这个时段进行。有人形容说希腊人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上午上一会儿班,下午小睡一会儿,晚上狂欢一夜。 
  希腊人注重享受生活,他们干什么都慢悠悠、不慌不忙的,办事效率极低。说好的时间只是个参考,究竟怎样做到最后一分钟再说。所以,欧洲其他国家的游客都戏称这是“GREEK TIME(希腊时间)”。 
   
  在希腊感受希腊的节奏 
   
  希腊人的生活观与中国人有着很大差异。中国人崇尚吃苦耐劳,提倡积极进取,通过劳动改善生活质量,而希腊人看重的是生活的安逸,讲求知足、舒适、随意。所以,中国人来到希腊后,往往惊异于希腊的生活节奏,最突出的感觉便是——“太优哉游哉”,“太慢了”。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期间,笔者到雅典采访,对希腊人的“慢生活”有着切身体会。 
  一天,在希腊公车上,我遇到几位来自中国山东的建筑工人,我问他们辛苦不辛苦,他们的回答很有意思,“辛苦倒是不辛苦,总是房子盖好了老板不满意,又得重新盖,干两天,再拆两天。”第一次去雅典市区的家乐福超市时,我遇到了一位超慢的结账员,看着她慢条斯理一件一件地过完货后,算了2分钟的账,结果还算错了,又重新来一遍,却一点也不着急。我心想,这要是在北京的大超市人多的时候赶上这样的工作效率……后来才明白,这种情形在希腊完全是常态。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下午,我到兵乓球馆准备采访正进行训练的中国球队,很意外地看到场馆里的媒体工作区竟然还没有搭建,电线散了一地,设备摆放得也是乱七八糟。随后,我到了奥运主场馆,竟然看到有工人还在不紧不慢地刷墙漆。尽管到了第二天一切就绪了,我还是为希腊人的这份“沉稳”着实地捏了把汗。 
  采访雅典奥运会时,我们十来个记者租住在雅典当地的一户住家,该住户距离奥运主场馆只有5~6公里,距离雅典市中心的车程也不过20分钟,可以说算是处在黄金地带。但奇怪的是,平日大白天里,整个小区几乎见不着人影,阳光炙烤,安静得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门前不时有各式各样的流浪狗来回溜达,偶有一两位老太太或老先生慢腾腾地走过。后经了解,每逢盛夏,雅典当地的老百姓大都驾着车拉着小游艇举家去海边度假。尽管家门口就是百年回归的奥运,休假这样的大事是雷打不动的。更让中国人无法想像的是,奥运期间,除大型商店实行“朝九晚九”工作时间外,一些超市、饭馆仍旧未改作息时间,逢周日仍全线关张,周六也关得早早的。这种视商机为无物的现象在雅典会经常碰到,对外人来说,简直有些不可理喻,但是,对希腊人来讲,保持生活惯常的秩序和安逸的状态远远比多挣钱要重要得多。当记者们奔波穿行在赛场和市区的街道时,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整个雅典保持着亘古不变的悠闲。很少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当地的居民大都保持着温和的微笑,他们的着装朴素、简单、干净,透着一种安逸和平和,雅典众多博物馆中陈列着的那些神像的表情,透出的也是这样一种气息。人们在沙滩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港湾里的游艇进进出出,街道上的露天酒吧则坐满了甜蜜的情侣和漫不经心观赏风景的老人。 
  雅典奥运会闭幕的当天夜里,主场馆的空中还在燃放着庆祝焰火,雅典的街道却没有像人们想象那样沸腾,深夜的朋友聚会还像往常一样在继续,曼妙的音乐从人影晃动的屋子传来,依稀看得见舞蹈……希腊人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让久居喧闹城市而疲于奔波的人既羡慕又难以适应。在伊德拉岛上的一家餐馆里,我问老板,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小岛上难道不寂寞吗?他却很由衷地跟我说,自己在雅典工作的女儿才辛苦,因为雅典的生活节奏太紧张,应该回到小岛上尽享人生。听了他的话我无语。他哪里明白,雅典的生活节奏和别国的城市相比,和咱北京相比,那能叫“太紧张”吗? 
   
  为什么希腊人如此悠闲 
   
  希腊在欧洲算是比较穷的国家,人均月收入在1200~1500欧元。为什么能够如此的悠闲呢? 
  首先,希腊和其他地中海国家一样,享有天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希腊是阳光、海滩、碧蓝的大海、童话般的小岛、古老的神话和深邃的历史组成的梦幻之地,是旅游者的天堂。旅游业是希腊主要外汇收入来源,每年吸引外国游客约1500万人次。作为希腊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旅游业产值占GDP的1/5。 
  生活在这样的世外桃源,希腊人怎能生出“忧患”和“危机感”?毫不夸张地说,是希腊的众多神庙供养着一大部分希腊人——神庙吸引了无数的游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因此,希腊人一直精心地守护着留给他们的这份遗产。就拿雅典卫城来说吧。卫城的修复工作已经进行了近200年了,从远处眺望卫城,经常会看到伸出的吊车吊臂。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修复好,是因为希腊人喜欢保存每一块废墟,即便是一块再小的石头,也要经过考古学家的考证,找到其应该在的位置。参观卫城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希腊人对它的爱护——游客不能随便捡地上的石头;不能携带除饮用水外的其他任何食品及香烟,在整个卫城景区中,甚至没有一家提供饮料及食品的小卖部;在景区内,不设置公共厕所;景区管理员的小屋,甚至垃圾桶都是由同样质地及颜色的大理石修建的;景区内的博物馆修建在地下,最大程度保护卫城原始建筑的统一性;在卫城中照相,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在拍照时做危险的动作;在游览中,不能触摸古迹;游客可以自由拍摄神像,但为了表示对神的尊敬,不能与神像合影…… 
   希腊被誉为“欧洲的阳台”,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降雨量较少,持续时间长,气候干躁,晴空万里,日照强烈。长年以来,“希腊人的时间”和世界作息时间不能接轨。想象一下,一个晚上9点钟(这时候太阳还没有落下)才开始吃晚餐并且酷爱夜生活的民族,第二天早上9点才起床就不奇怪了。加上多年形成的雷打不动的午睡习惯,也就不难理解希腊人短暂的工作时间和店铺开张的随意性了。 
  希腊人的“懒”还源于他们的生活哲学。希腊人不在乎自己能挣多少钱,他们认为,快乐与有多少钱没有关系。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花钱,所以,钱挣够了,能吃喝玩乐了就不愿意再挣了。也正因为如此,多付钱让出租司机起个早送你一程这种想法或是其他类似的念头,在希腊都要趁早打消,因为用钱来买服务这个定律在希腊是基本失效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希腊的普通人家很少装宽带,在希腊上网还不得不买电话卡拨号上网。希腊人对自己的历史和哲学、艺术颇引以为豪,认为“世纪前我们为世界贡献的太多,世纪后我们当然应该享受”。因为拥有了金色的阳光,蓝色的大海和清新的空气,不少希腊人觉得自己已经是在过着富翁的生活。到海边晒晒太阳、品茶、喝酒、聊天、钓鱼,甚至只是对着湛蓝的大海发呆,是希腊人最平常的午后休闲。当然,还要再配上一杯咖啡。 
  希腊政府一贯的高福利政策也助长了希腊人的“懒散”。据估计,仅严格意义上的政府部门公务员数量就占希腊全国劳动人口的10%。如果算上一些公共部门的从业人员,这一比例将更高。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而且名目繁多。根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例如,已去世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到2050年,希腊的养老金开支将上升到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相比之下,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平均养老金开支只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不到。希腊的公务员每个月可以享受到5欧元~1300欧元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包括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等种种名目。另外,希腊的不同政党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由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德国《图片报》致希腊总理的公开信,就不难理解德国人在字里行间透出的一肚子怨气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名人的各种启事
  • “混账”为何成了骂人的话?
  • 老北影人的电影往事
  • 鲁迅在日留学时曾拒接受日本人的对华特工培训
  • 靖康劫难:北宋后宫佳丽惨遭金人的集体蹂躏
  • 希腊债务危机的台前幕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