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朝廷》:帝国覆灭与越轨笔致

时间:2011-12-28 21:30来源:鲁北晚报 作者:孟繁华 点击: 载入中...

 

 
 

 

《血朝廷》祝勇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大清帝国二百余年的历史,不止是满足窥视者窥探心理的所谓“秘史”,也不止是一个皇后或几个帝王的历史。

  它的兴衰沉浮以及刀光剑影,隐含着远为宏大和悠长的秘密:谁是历史的缔造者,谁掌控了历史发展的秘诀,在这个血光飞溅的“朝廷”,还上演了怎样与人性有关的惊天历地的大戏。这是祝勇的《血朝廷》要讲述的故事。

  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比近十多年让国人更充分地了解了中国历史。原因是电视的普及以及与历史有关的电视连续剧的猖獗生产。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大清帝国,历史几乎被电视剧翻检得七零八落体无完肤。其中大清帝国首当其冲,从正史到戏说,从帝王到后宫,一如潘家园的古玩市场,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是这个领域最大的特征。在这个领域,如何书写历史是无需讨论的,“消费历史”才是最大的意识形态。一个不可一世然后走向彻底覆灭的帝国,就这样变成了当代利益列强的角斗场或交易黑市。

  但是,大清帝国二百余年的历史,不止是满足窥视者窥探心理的所谓“秘史”,也不止是一个皇后或几个帝王的历史。它的兴衰沉浮以及刀光剑影,隐含着远为宏大和悠长的秘密:谁是历史的缔造者,谁掌控了历史发展的秘诀,在这个血光飞溅的“朝廷”,还上演了怎样与人性有关的惊天历地的大戏。这是祝勇的《血朝廷》要讲述的故事。关于小说中的主角——光绪、皇后、慈禧、珍妃、李鸿章等,我们已耳熟能详——那最为切近的古代历史,加之电视剧的推波助澜。但是,让我感兴趣的,是祝勇讲述了另外一种历史——那是与历史有关、但更与文学有关的虚构与想象。祝勇在史料的基础上,动用了他拥有的文学权力——他常常以“我”为叙事视角展开讲述,我们当然知道他不是那些人物甚至性别;他写了崇祯与光绪的对话、写了光绪大婚之夜的紫禁城的大火、写了光绪的逃跑、珍妃的自杀以及李鸿章暗通革命党等等。使这部小说亦真亦幻在虚实之间,这些“越轨的笔致”甚至带有魔幻和超现实主义的鲜明色彩。正因为如此,成就了《血朝廷》是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而非历史著作。中国小说的“史传传统”由来已久,只因小说“四部不列”士人不耻,与历史建构关系大有“攀高结贵”之嫌。但文学的力量真是难以抵御,一部《三国演义》任凭信马由缰,却生生让信史《三国志》黯然失色。《血朝廷》渲染的那些人与事是否真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一个帝国的诞生与灭亡,就这样在历史的风云际会和那些核心人物升降沉浮的命运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我在叹为观止的同时深为感佩祝勇的才华。

  小说极尽了朝廷的血与火的惨烈书写:从“前卷”的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刻,崇祯皇帝的头颅即将伸向白绫的瞬间,他“看到了他的浴血宫殿。……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大火映红了他吃惊的表情。那是他从未目睹过的景象,那座被无数诗人和铺张、奢靡的句子描绘过的神秘宫殿,正在大火中颤栗和挣扎。空气在晃动,大火灼伤了空气,使它不停地抽搐,眼前的景物也跟随者它晃动,像水里的倒影,虚幻,缥缈,但它又那么近,那么真实,他感觉到了火的温度,也听得到宫殿在火中的呻吟,他的皮肤和内心,都感到灼痛。”大清帝国也按照这个模样走到了它的最后。我惊异于祝勇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描绘,尤其是帝国气数将尽大厦即倾的前夜,那种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魂不守舍的惊恐、挣脱或逃离的心理,描绘得令人惊心动魄。帝国终于灭亡了——“所有神秘的故事,都随李鸿章的死灰飞烟灭了。他没有时间了,整个帝国都没有时间了。时间留给了孙文。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彻底摧毁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帝国。或者说,这个帝国并不是孙文那一小股革命党摧毁的,而是它自己摧毁的。它早已成为一座外表华丽威武、内部的廊柱早已腐烂的大厦,只要轻轻的撞击,就会轰然倒下。所谓的九州清晏,不过是这个王朝自欺欺人的一个谎言而已,这个王朝的所有努力,都不过是强化这一谎言,直到它自己也信以为真。整个王朝都迷沉于谎言中而忘记了自身的脆弱。”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