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十年后怎回“和谈”起点

时间:2011-12-28 16:26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十年前,连日轰炸之后,塔利班领导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派出代表,面见当时获美国支持的哈米德·卡尔扎伊,献上馕,以示和谈诚意。受美方压力,卡尔扎伊未予回应,美国接过塔利班要求和谈的话茬。

    今天,已是总统的卡尔扎伊,屡屡伸出橄榄枝,为推动与塔利班和谈不断努力。然而,塔利班以外国军队撤离为前提,一再拒绝。

    一张谈判桌,双方10年难聚。

    愿认输

    2001年9月11日,19名恐怖分子劫持美国4架民航客机,袭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目标,造成3000多人丧生。美国认定,当时藏匿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领导人乌萨马·本·拉丹为幕后元凶,阿富汗战争由此打响。

    除发动空中军事打击,美国协同阿富汗北方联盟,从北侧南下,攻击塔利班。南侧,普什图族一名部族领导人走入人们视线,那就是卡尔扎伊。

    英国《卫报》这样形容,在美国第一批炸弹炸响之际,卡尔扎伊驾驶摩托车,头裹头巾,在3名随从陪同下,携带美国中央情报局赠送的卫星电话,从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南部。

    他的任务是从南进攻塔利班大本营坎大哈。通过卫星电话,卡尔扎伊招来一支美国特种部队,随之空降的还有足够300人使用的武器。南侧战事逐渐推进。

    同年12月上旬,阿富汗部族长老在德国波恩会晤,同意推举卡尔扎伊为过渡时期领导人。12月5日上午,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派出副手奥贝杜拉,率领代表团抵达沙阿瓦利果德,面见卡尔扎伊。

    《卫报》报道,塔利班承认战败,希望和谈并按照传统,举行正式投降仪式,交出车辆武器,结束在坎大哈的抵抗,以换取卡尔扎伊方面保证,塔利班高层能返回各自村庄。为了表示诚意,奥贝杜拉按当地礼节献上馕。

    然而,“9·11”事件刚过,美国不在乎阿富汗政权的平稳过渡,和谈就此作罢。

      埋隐患

    美联社女记者凯西·甘农是阿富汗战事见证者之一。她从事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地区报道接近20年,是阿富汗战争爆发后第一个获塔利班准许进入喀布尔的西方记者。

    她回忆说,自己躲在地下室内,听到战机掠过轰鸣,炸弹落下后大地一阵震动。

    甘农说,美国为快速推翻塔利班政权,与当地部族民兵合作。北方联盟曾签署国际协议,承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进驻后,民兵将撤出首都。然而,当甘农致电阿富汗颇具势力的军阀阿卜杜勒·拉苏尔·沙耶夫时,后者笑着回答:“我们会继续待在这里,没人能(把我们)赶走。”

    事实确如沙耶夫所言。塔利班武装逃离喀布尔数小时后,首都街头充斥民兵。他们占据房屋,横冲直撞寻觅塔利班成员,甚至杀死一些路人,弃尸公园。直至2001年12月,首批国际安全援助部队5000名士兵抵达喀布尔时,仍有数以千计民兵滞留这一城市。

    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喀布尔的代表扎勒迈·哈利勒扎德说,阿富汗当时的国家机构脆弱,美国不得不接受愿意合作的势力。“你不需要更多的敌人。”

    然而,残余军阀势力阻碍了战后重建。查布尔省一名副警察局长2002年告诉甘农,卡尔扎伊派遣2000名普什图族青年,加入阿富汗军队和国民警察,却遭到民兵羞辱和骚扰,大部分人最后转投塔利班。

    美联社说,如今,军阀势力已经深入阿富汗政府、军队和警察,有的甚至盘踞一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矛盾,助推塔利班势力再度壮大


 难和谈

    时至今日,阿富汗境内冲突和自杀袭击等暴力事件依旧频频发生,“和谈”旧事重提。

    2010年10月,卡尔扎伊宣布成立由前总统布尔汉丁·拉巴尼、宗教领袖、妇女代表以及前塔利班指挥官等70人组成的高级和平委员会,寻求同塔利班和谈,以实现持久和平。然而,由于委员会成员身份和历史背景不同,迄今各成员之间在怎么谈、跟谁谈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和矛盾,使得委员会不能形成一个声音。

    另一方面,政府要求,塔利班必须遵守3个条件,即与“基地”组织决裂、遵守阿富汗宪法和放弃使用暴力,便可加入由政府主导的和平进程。塔利班一直拒绝和谈,坚持前提是外国军队完全撤离阿富汗。

    今年9月,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前总统拉巴尼在喀布尔的宅邸内遭自杀式爆炸袭击身亡,袭击者伪装成参加和谈的塔利班代表。这一事件重击和谈进程。

    对卡尔扎伊政府而言,拉巴尼作为阿富汗政坛元老和北方联盟领导人,在国内和解进程中地位独特,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者。北方联盟成员大多来自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族这两个少数民族,拉巴尼是塔吉克族人,是反塔利班的非普什图族阿富汗人中极为重要的人物。

    一些分析师说,和谈未能取得突破,塔利班却日渐壮大,加之一些少数民族部族开始重新武装,2014年外国驻阿作战部队撤离后,阿富汗局势难料,甚至有可能演变为内战。(陈立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二十四节气大型纪录片《四季中国》 | 第十三集 立秋
  • 十八条扁担的故事
  •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
  • 甲午战败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美女
  • 致远舰最后十分钟:舰体剧烈爆炸 船员烈火中坚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