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师玉钞先生是我多年相识、熟知、尊敬的老报人、老朋友、老师长。
还是在1985年的《兰州晚报》时期,那时我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刚从事新闻教育事业,在晚报实习,齐师已经是晚报的著名报人了。那个时候,我开始了解并至今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这一代新闻职业人的责任、操守和敬业精神。我不想说那个时代的报人们就多么的完美无缺,我知道时代和体制的局限在他们身上都有深刻的烙印,但我坦白地说,他们身上具有的责任担当意识、职业道德感和作为记者的荣誉感,今天我见到的不多了。
后来,齐师在《兰州日报》做领导,为新的媒介环境下党报如何发展处心积虑,积极寻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对策良方。我能感受他的锐意进取和创新求变,也能看到他眼神里的焦虑和迷茫。
我特别注意到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齐师退休后受聘《鑫报》后写的时评文章。身份转换、体制转型,机缘巧合地促成齐师对自己传统报人的超越和钟情于新闻传播的职业延续。不仅如此,从这些评论文章中,我能读到他的解脱与回归的心理轨迹,解脱让他更加敏锐大胆地面对现实问题,是一种心态的健康开放和境界的提升超越,回归让他更加朴素、认真地实践新闻传播规律,心无旁骛地面对事实本体、事件本质。我感觉到齐师找到了对自己的一个肯定:新闻就是这样,新闻就应该这样!
时评是新闻,也是新闻思想。新闻可以过去,思想可以永存。做新闻事业的人,都知道写评论比写新闻难,那是写新闻背后的背景,写新闻隐藏的思想,写新闻可以昭示的理念。我们可以读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老而弥坚的新闻思想和充满老者智慧的社会关怀。
(本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惠民为齐玉钞时评集《不都是废话》所写序言)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