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是怎么在我国走红的

时间:2012-07-05 09:1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刘志杰 点击: 载入中...


 

  上世纪50年代末,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化肥是什么东西。1958年春天,我国农业部门从日本进口了20万吨氯化铵,计划率先在山东这个农业大省,通过免费派送的方式推广这一新型肥料。


  化肥逐级分到各个公社后,遭到了冷遇:面对公社干部苦口婆心的宣传发动,用惯了农家肥的生产队干部和群众根本当成耳旁风,大家都害怕这种黄白色的怪物会要了庄稼的命。结果,派送了很长时间也没人愿领。


  后来,一些公社开出高价,悬赏第一个愿意施用化肥的生产队。尽管奖金高得诱人,可大家越发担心会“引狼入室”。不得已,公社干部逼着各生产队将化肥拉回去。结果,他们在钻进玉米地后,就把化肥偷偷倒进了沟里。


  高密县双羊公社的党委书记马连安,听到那些“悬赏”、“逼迫”的笑话后,他想出了一个高招。他到一个人口最多的村庄要来两亩闲地,把化肥拉到地头,对外声称:这些化肥专用于种植特种高产作物。


  第二天,他还真的派人来开始耕种。作为特种作物的特种肥料,施用的分量和深度把握得也极为苛刻,田间呵斥、怒骂声不断。吵吵嚷嚷的场面吸引了很多群众前来围观,人们不仅学会了肥料的施用方法,更对这种“贵重”的肥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为了防止化肥“被盗”,他还派驻了民兵,禁止群众靠近化肥半步。到晚上则只留一位老人值勤,民兵全部撤走。偏偏这位老人极不“尽职”,扔下化肥不管,去找村里的老人抽烟聊天了。


  好奇的群众见有机可乘,于是趁着夜色将化肥偷了出来,又趁着夜色施到了庄稼地里。结果不言而喻,化肥的神奇效果让群众喜不自禁。相邻的生产队听说后,主动到公社要求领用化肥。


  当年,双羊公社的庄稼产量增长了近一倍。几年的时间内,化肥就变成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