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民国文言只能“吓唬”不熟古文的人

时间:2013-02-01 09:11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蔡震 点击: 载入中...



  近日,余秋雨新着《何谓文化》和《中国文脉》入选《出版人》杂志和凤凰网联合评选的"2012年度好书",以及全国多家媒体统计的"2012年度中国排行榜".这两部具有厚重思辨高度的着作出版后关注度一直很高,引发单位购买热。这件事使出版界同行颇感惊讶,因为目前社会上的阅读潮流偏向于轻松、嬉谑、怪异、刺激。对此,余秋雨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有点惊讶,称写这些书,原来只想"存档在安静处",没料到,会招引来那么多年轻的眼睛。


  扬子晚报:现在有人声称中国文脉出现了"大断层",却又极度颂扬民国时期的文化。有人还认为,民国时期的文言文就证明了中国文脉的基础还在。你肯定不赞同,是否会劝说他们?


  余秋雨:这样的事不能劝说,让他们去吧。从宏观上看,民国时期的文化和文学都不太行。只要用国际坐标和历史坐标来看,就能明白。兵荒马乱,学风支离,文心恍惚,怪不得谁。至于民国文言,从整体而言,是一种低等级的"文牍体",只能吓唬一下今天完全不熟悉古文肌理的人。我在《中国文脉》中一再论述,中国古代至文,以汉为极。"唐宋八大家"加在一起,也比不过一个司马迁。至于古文余绪,最后幽光一闪,在晚明小品。以后文章,哪怕是桐城派,都已上不了等级。清代文学真正上等级的,是用白话文写的《红楼梦》。


  扬子晚报:《中国文脉》中专门有一篇是综述中国书法史,你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民族,几千年仅用黑色,勾画出了它的最高美学曲线。"但是,现在年轻人对书法艺术了解不多,对此你是不是感到沮丧?


  余秋雨:不沮丧。好东西不必普及。我担心的倒是人人都能动笔的"书法村"之类。我在书上写到过,北魏时期留下的山间断碑,在夕阳和荒草间展示着独孤的骄傲,这就特别让人神往。我会设想,牵着一匹马,恭敬走近,在那个残碑下栖宿。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对文化艺术的态度,民粹主义在文化上的一大弊端,就是所谓"人人皆能共享".《中国文脉》要坚持一个事实: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作品都不是这样,包括书法在内。对于中国文化史中最高等级的稀有财宝,我们应该教育更多的年轻人学会瞻仰,学会珍惜,学会保护,这就可以了。不可能"人人共享",更不要人人都会摹仿和"克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余秋雨谈“离婚”谣言:是几个上海文人制造出来的
  • 余秋雨:读书不是非“红楼”不可
  • 余秋雨:元代诗歌不值一提 戏剧弥补中国重大缺漏
  • 余秋雨评宋代文学:苏东坡第一辛弃疾第二陆游第三
  • 余秋雨:文学必须分等级 近现代没出过一流小说家
  • 余秋雨谈莫言获奖:对文化的热情可以再长一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