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问题官员前脚被撤职后脚换个衙门又当官

时间:2013-08-02 08:35来源:百家讲坛 作者:张程 点击: 载入中...

古代官员

 

  随着上海静安高楼大火案两名被免官员的复出,问题官员复出这一话题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其实,这一问题古来有之。古代常常有官员出了问题、犯了错误,被免去官职,可没几天又戏剧性地官复原职了。他们为什么能够前脚被免,后脚就换个衙门当官呢?

 

 

  免职不免特权身份

 


  现代官员一旦被免职,就没有了权力和相关待遇,古代官员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古代官制有"官职"和"官身"(官员身份)的区别。官职可以调动、可以免除,官身则很难丧失。也就是说,当过官的人,即使没了官帽,也拥有不少特权,比如遇官不跪、应讼不跪,可以承揽本地的税收词讼,主持乡间结社和公益事业等。衙役官差们遇到他们得恭恭敬敬,当地州县长官遇到地方钱粮盗匪文教等大事也要找其商量。


  说白了,这些官员虽然因为各种问题被免职,但他们依然是现行体制内的佼佼者,是现行游戏规则中的精英,所以权力的天平依旧向他们倾斜。比如在隋唐之前,入仕的主要标准是血缘、门第等,一个免职官员的职务没了,但血缘、门第等还会给他带来特权。隋唐之后,入仕的主要标准变为科举功名,一个人只要获得了最低级的功名(秀才),就在法律上脱离了"民"的范畴,享有"官"的各种特权。因此,隋唐之后科举出身的官员,即使被罢免了,功名还在,依旧享有各种特权。


  这点在有"官员天堂"美誉的宋朝更是突出。宋朝对官员极为优待,官员除了职务、差事之外,还有爵位、品级等。职务可以免,差事可以没有,但是其他内容组成的官身轻易不会动。而决定官员收入、待遇的主要是官身。而且,就算是免职了,也有不少虚职可做,比如掌管宫观、监督一些官办工程或者文化事业。更重要的是,宋朝还给免职官员制定了复出制度:"免职的官员,三年以后可以在原来品级上降两等起用;免职及'官当'(用官身来抵徒刑)的官员,一年以后可以降一等起用。"这样的制度,几乎让所有的免职都成为了暂时。

 

 

  不怕罢官,就怕不努力复出

 


  清代官员免职,有个专业名词叫"革职".革职又分革职留任、革职、革职永不叙用三种。革职留任处罚最轻,名实不符;革职是真正的免职;而革职永不叙用处罚最重,等于判处了官员的仕途死刑,这样还能复出吗?


  能。清朝就有不少永不叙用的问题官员又被叙用了,专业名词叫"开复".罢官免职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运作复出的空间和不努力去运作复出。


  乾隆前期的内阁大学士李侍尧长期担任两广总督,还担任过湖广、云贵总督和户部、工部、刑部的尚书,《清史稿》说他"见知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年),兵部因为广东治安太乱,弹劾李侍尧"武职弛纵",乾隆却说:"侍尧向不姑息属僚,朕所深信。"可见两人关系相当铁。


  乾隆四十五年,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时,云南粮储道海宁指证其贪纵营私,是个隐藏很深的大贪巨恶。李侍尧供认不讳。乾隆出离愤怒,将其革职,押赴北京治罪。和珅等人审理后,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念及几十年的感情,想网开一面,就让各省督抚商议。江苏巡抚迎合乾隆心意,借口李侍尧精明能干、劳苦功高,为他求情。李侍尧遂被改判斩监候,挽回一命,不过住进了刑部大牢,并被抄了家。


  在一般人看来,李侍尧的官当到头了。其实不然。第二年,甘肃回民起义,乾隆特旨赏给李侍尧三品顶戴,赴甘肃作战。不久,甘肃冒赈大案事发,总督被撤,李侍尧即接任。第三年,李侍尧便恢复原来品级,还加太子太保。


  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得益于李侍尧和乾隆的关系。李侍尧的确是大贪巨恶,但他贪污的大半都送给了乾隆。他进贡的"礼品",历冠督抚之首,深得乾隆喜欢。所以一遇到难题,乾隆还是会想起李侍尧这个能干又讨他喜欢的奴才。


  其次,李侍尧栽大跟头和复出都与和珅有很大关系。之前李侍尧与和珅同为大学士,李侍尧自恃年纪大、资历老,没把"直升机干部"和珅放在眼里,平日在言行上对和珅不尊重,得罪了他。而资历浅的和珅也需要通过扳倒一两个前辈大佬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朝野立威,因此总想找机会整一整他。检举李侍尧的海宁就是和珅的人,可见要置李侍尧于死地的就是和珅。


  李侍尧被关入大牢后,主动降低姿态向和珅示弱,和珅这才决定放他一马。正巧第二年甘肃出乱子,给李侍尧、乾隆与和珅都提供了一个和解的机会,于是李侍尧就奇迹般地复出了。之后,李侍尧做官虽不如之前那样风光顺利,且多次涉嫌贪渎大案,但乾隆都"为之曲赦",让他得以善终。


  李侍尧的例子说明,只要有一丝运作的空间,就要努力去谋求复出。同时也说明,官员的复出故事背后往往有一系列复杂的权力操作。

 

 

  复出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在鸦片战争中臭名远扬的琦善,曾上演过一幕"革职-复出-再革职-再复出"的活剧。鸦片战争一度失利时,道光皇帝授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战争。不想,琦善到前线后,瞒着朝廷和同僚,私自答应割让香港给英国,并商订通商章程。


  琦善丧权辱国,立刻成了人皆可杀的卖国贼。道光震怒,下令将琦善革职抄家,并将其逮捕入狱。惹得如此天怒人怨,别说官运,琦善的性命也该休矣。可是没几天他就被释放了,只是发配充军了事。


  更奇的还在后面,1842年秋,琦善奇迹复出,被授予四等侍卫,充任叶尔羌帮办大臣。第二年,又授三品顶戴,热河都统,以低官任高职。这下,清流党不干了。有御史上疏说要痛打一批误国殃民的落水狗,其中就有琦善。道光不便违背清议,再次把琦善革职。可是没几天,琦善又被授予三等侍卫,担任驻藏大臣。然而,这仅仅是个过渡。1846年,琦善担任四川总督;两年后恢复头品顶戴,又加协办大学士;1849年调任陕甘总督兼青海办事大臣,负责剿匪。这一下,问题官员琦善又把官当得风生水起。没多久,又有言官弹劾琦善在剿匪时滥杀无辜,琦善再被革职,发配吉林,然而不久即被释放,代理河南巡抚。


  主和派琦善的经历如此,主战派林则徐的经历也是如此。当年,琦善去广州替代了林则徐的工作,林则徐被革职。第二年(1841年)春,林则徐就闪电复出了,被授予四品卿衔,到浙江镇海前线协防。不过到五月,道光又下诏斥责林则徐在广东办事不力,导致战争爆发,林则徐第二次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四年后,林则徐召还,候补了一段时间后,代理陕甘总督,第二年实授陕西巡抚。看来,林则徐虽然复出晚,但起点相当高,很得朝廷的重视。果然,在第三年林则徐就升任云贵总督。咸丰继位后,对林则徐依然很重视,多次宣召。林则徐因年老体弱告病还乡,途中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又被咸丰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师进剿,并代理广西巡抚。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代官服里的等级
  • 古代皇帝请客吃饭都会吃些什么?
  • 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吗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察吏是治国之本
  • 古代走丝绸之路要“护照”吗
  • 细数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