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身门口,又回头望了一眼那些机器、仪器和"天网"般的管子。我知道,在"收费项目"上那叫"大抢救",下面还有"氧气"等等子项目。眼前幻出一个"深洞",心也沉沉。
没想到,过了两天,那晚所见的时尚女士来到我跟前,说:"爷爷,厂里同意发动全厂职工给孩子募捐,要写一个材料,还要医院的证明,您看咋办呢?"我一下轻松起来,连说:"好办,好办,这好办。"竟忘了自己早已是个"说了也白说"的人了。
谜团
隔壁病房令人生羡。那里,花常鲜,人多往。
那位病人也令人生羡,有两个24小时的陪护守在身边。一个女护工,侍候。另一个,是位时尚女士,养眼。她成天保持着讲究的穿戴,齐全的环饰和精描细画的眉眼。
常有三三两两的帅哥靓女来看他,都很时尚。捧着鲜花,提着礼盒。看年龄都是坐三望四的样子。他们的出现,是病区的一道风景,很惹人眼。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他们个个身材高挑,为本地少见,莫非都来自北方?
这天,传来歌声。探身望去,只见那病人平卧着,腰身部位上放着一个大蛋糕。周围的男女边拍手边唱着:祝你生日快乐。自然是口吐洋文。这样的活动,隔三差五都有,什么名堂,没去探问。其用意无非是让病人快乐,给他以鼓励吧。也许是一种疗法吧。
可是,每在这时,那众星捧月中的病人,只面无表情地闭目静默着。并无反应,也不理会。我就想:多像"台风中心"啊!
奇迹发生在晚间。每在睡前,那两个女人要生拉活扯地把病人拽下病床,再前拉后推地把他挪到过道上。这时见他,可用"身形瘦小,其貌不扬"概括。他全身僵直,一脸木然,一副无视、无听、无动、无力的样子。任两个女人怎样劝说,毫无反应,岿然不动。无奈之下,只见那女士去他背后,向前紧贴,那丰腴、滋润的身形稍大那病人一圈,然后双手向前环抱,抓起那人的双手,四手握于他的肚腹之上,一声令下:走!四只脚竟能同步地一点一点向前移动。
更精彩的是,待到活动结束。两人相对而立,良久地贴面拥抱,互相拍打。这时,这半拉子老头的颜面竟然舒展开来,虽然依然无语。
我的想象力又欲飞起,翅膀却折断了。头脑里是一盆浆糊,毫无头绪。兹记于此,奇文共赏,或有高人能以破解。内中,可能有个浪漫故事?
教授
"09床"是个单人间,住着一位老先生。每天上午和下午,老先生都要从病房出来,拄着拐杖走一走,很轻、很慢。有个小伙子紧跟着,怕他突发眩晕摔倒。
"狭路相逢".这天,两个老人迎面相行在过道上。到了跟前,相互颔首,然后微躬致意。我问:"退下来了么?"答道:"七十有五啦。三年前就不带博士生了。不能误人子弟呀。"
听得明白:是一位"博导",德高望重,否则不可能在位到如此高龄。而且长我两岁,不由更生敬意。最后那句话更是灵犀一点,欣然感通。
而后,每有擦肩,互递片语,调侃莞尔。
说:"老骥伏枥--呵!"
应:"病倒求医--啦!"
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啊!"
应:"万紫千红都(总)是春--哪!"
说:"萧瑟秋风今又是--哦!"
应:"还在(换了)人间--哪!"
说:"夕阳无限好--呵!"
应:"莫道君行早--啊。"
我先于教授出院。临行时,站在病房门口,想是不是过去惜别一下呢。却见教授正移步过来。
教授:"同病相怜哪。"
我:"一面之缘呀。"
教授:"无可奈何花落去--呵。"
我:"似曾相识燕归来--吧。"
挥挥手,我向电梯间走去。
"19床"出院了,病房寂静了下来。错!依稀可见,白衣天使在那里进进出出呢。有声绕耳:"爷爷,测体温啦。"听来一样甜甜的呢。病房永远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