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防疾疫

时间:2013-08-25 08:35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我国早在周代,就有疾疫的记载了。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夏天,"齐大灾",这次"大灾",按《公羊传》的解释,就是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根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上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发生疾疫的次数分别是: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死亡的人数看,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兴元年(1232),汴京大疫,五十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金史·哀宗纪》)。古代疾疫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可见一斑。


  面对这么大的灾难,古人是不是束手无策,一点措施也没有呢?当然不是!尽管那时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但人们还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进行治疗和预防,杜绝疾疫的蔓延。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在公共卫生上下力气,清除疾疫生长的温床。如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夏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朱文公文集》里还记载了吴芾于乾道二年(1166)知隆兴府时,带领民众治理沟渠的情况。"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隔离。《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北朝以后,这种隔离政策,一直是一个制度。《南朝齐会要·民政》上就说,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就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当然,由于那时人们对疫情的认识不深,对隔离制度有看法也是难免的。如晋时就有记载说当朝臣家染上时疫,只要有三人以上被感染时,即使没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内也不得入宫。这种有效的隔离方法却被那时的人讥讽为"不仁".


  财政上,政府也会拨入专项资金用于购买防疫药物。比如宋真宗景德三年,朝廷就拨付各州五十贯钱用于购买防疫药物;宋仁宗时又把各州防疫的药钱增加到二百贯,以后这也成为一种制度一直延续。针对军队中人数众多等容易发生瘟疫的地方,宋朝政府还派专使和医博士在群众中宣传防疫知识,并要求按时服用防疫药物。京师和地方药局,都要配置防疾疫的药物,以方便人们购买服用。


  对已经患上疾疫的病人,政府也采取多种渠道加以救治。还以宋朝为例,宋太宗时,京城发生瘟疫,太宗就命选派良医十人去诊视病人;高宗时,临安发生瘟疫,高宗拿出柴胡制药,"救活者甚众";孝宗淳熙十四年,临安又一次发生瘟疫,和剂局就制成防疫汤药,免费发放,救治百姓。在资金的运用上,除了政府拨款外,宋政府还提倡商人捐资救助和动员民间力量,劝谕富有人家施医舍药,多头齐下,消灭疾疫。


  据《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人发明的3种高科技灯
  • 包子、馒头,古人傻傻分不清
  • 古人住宅:王公才有“府” 宰相最多称“邸”
  • 失传千年的古代桌游:古人都这么玩
  • 古人上学那些事儿
  • 古人出行如何入住旅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