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已经没有绅士的资格?
英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塑造绅士,绅士就是不务实不功利。在维多利亚时代,青年要学希腊文与拉丁文,要熟读《圣经》,而且上流社会的子弟所受的课程都得删去跟商业相关的所有项目。偏偏英国大规模的工商企业总是由上流社会组成的董事会所把持,这些人从不以利润为目标,只要能支领足够的薪津,让自己过上传统的绅士生活便足矣,如果没有游吟骑士般的风度,光凭实业家的干劲,万万不可能跻身上流社会,更不可能在政坛出人头地。
80年代,英国学者马丁·维纳在他的着作《骄傲与没落》一书中,明言指出,只有一个拥有庞大的海军,雄厚的银行储备,而且举世无一敌手的超级强国,才能拥有人文主义与自由主义这些奢侈品,而绅士风度则是这些思想在世俗生活层次的实践,他的结论是,“英国已经没有这个资格。”这儿我不由得想起在《星岛日报》上读到的一个小方块,作者提及当她看到一个威猛、金发碧眼的英国青年在九龙一家百货公司充当门警感叹英国的年景已肃杀至此的同时,也明白了何以那么多移民英国的香港人纷纷打道回府的因由。大不列颠辉煌的日子当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回到我们中国人务实的社会文化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任何人、任何民族是天生的君子,那是以一个富裕、繁荣、文明的社会为后盾,由环境薰陶与自我修持相辅相成的教育的结果。时至今日,英国人也得跟着贝芙丝女士的谆谆教诲,由吃相坐姿学到消灭呵欠,如何同时保有生理卫生与罗曼蒂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