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堆里站起来一位青年律师

时间:2013-12-25 08:12来源:《八小时以外》 作者:徐应东 点击: 载入中...

生命

 

  为了谋生,他只身闯荡武汉,在一家废品收购站打工,然而这里竟成了他奋飞的课堂。三年后,废书、废报、废纸的滋养,成就了他的大学梦,并被一着名律师事务所破格录用。


  1996年8月,一纸烫金的大学毕业证书从武汉大学寄到了航空路玉源废品收购站24岁的打工青年张双亮手中。张双亮--一个山里来的穷孩子,在3年多的时间里边打工、边读书、完成了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贸易法专业的全部课程(成人教育),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上不起学只好外出谋生

 


  1992年4月28日,张双亮从湖北浠水县绿杨乡冷水井村来到了江城武汉。他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身上的50元钱是右眼失明的父亲冒着大雨跑了大半天才借来的,父亲颤抖着把钱给他时,噙着眼泪说:“伢,去城里什么事都可以干,就是不能干违法的事。”


  双亮点了点头,走出了小山村。那天,他刚过完20岁生日。他踽踽独行在大街上,把背上的旧床单挪到胸前抱着,摸着那里面的一摞东西,心中仿佛找到了一点依靠。旧床单里面包着的是7本书,那全是他在高一还没有念完的课本。他想找一份工作。他来到一家饮料厂门口,看见搬运工将一箱箱的汽水搬到汽车上,他想去当搬运工。工头看着他矮小的身材,给了个白眼说:你能搬得动吗?一口回绝了他。


  可怕的夜幕降临了。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太珍贵,他不能住旅店,他把旧床单铺在武昌火车站广场的铁栏边,睡在上面。4月的天,深夜冷风刺骨,怎么也睡不着。他坐起来,从衣服里取出了课本,在车站昏黄的灯光下,他忘记了冷,忘记了饿,专心地读起来。


  他太想读书了,然而,贫寒的家庭使他不得不在应该读书的年龄饱尝辍学的滋味。


  双亮两岁时,母亲便因病离开了人世,患有眼疾的父亲行动不便,家里长年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读书,他到山上砍柴、挖药材卖,就这样2角、5角钱积累下来交学费。每个假期从放假第一天起,他就每天一大早到山上去砍柴,上午一担,下午一担,这样他才能勉强上得起学。从小学到初中双亮都光着脚,衣服补丁摞补丁,但成绩却很出色,一直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双亮有一位比他大4岁的姐姐,为了供他读书,姐姐勤劳苦干,经常把米和菜送到学校给双亮,但这位慈心如母的姐姐,竟在他中考前夕,不幸在洗菜时落入水塘淹死了。


  虽然中考他考出了548分的好成绩,上高中不到一年却不得不回到家里,家中买油盐都没有钱,哪有钱上学?在老师的惋惜声中,他辍学了。


  但他没有放弃执着的向往。白天种地,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下继续学习。他用几大张纸把物理、数学公式写下贴在墙上,还向堂弟借来收音机,自学广播英语讲座。大山太贫瘠了,面对一大堆债务,父亲对他说:“伢,你出去闯一闯吧。”


  从武昌火车站走出来,他一直寻找打工的机会。不知走过了多少马路,穿过了多少条街道,问过了多少家工厂,他的一双走惯山路的大脚已经红肿了。为了省钱,饿了,他只吃一毛五分钱一个的烧饼;渴了,便到自来水龙头下喝些生水。第4天,他看见一群衣着又破又脏的妇女拾捡垃圾里的废瓶废纸时,便也跟着捡了几天破烂。他把自己捡来的破烂送到航空路一家废纸收购站,老板涂道玉看着他不俗的言谈和诚实的外表,把他拉到一旁说:“小伙子,你愿意在我这里帮个忙吗?”


  流浪了十多天的张双亮终于有了落脚点。

 


  废品收购站成了他的课堂

 


  废品站的工作并不亚于山村繁重的农话。


  每天,张双亮得将一堆堆废纸分类,书、报、纸板、杂物,各归一类清理后分别用绳子捆扎成大捆。拉运的车来了,还要装货卸货,一摞黄纸板,一篓子废报纸,或是一麻袋杂物,哪一样都是七八十斤重,身材矮小的他常常咬着牙从车箱里扛上扛下。一天下来,他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没有一处不疼。在废品站干活,灰尘大,干完活儿到水池里洗澡,洗完后水池里的水全黑了。


  但这些废纸里有一样东西吸引了他,那便是大量的旧书。《哲学》、《文学写作》、《世界历史》……双亮总是像淘金一样把这些书从破烂里精心挑拣出来。他带来的几本课本早已看得烂熟了,这些捡来的书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宝山。


  废品站的门口有一盏路灯,透过木门板缝的灯光刚好照射在他睡觉的硬纸板上,他每夜如痴如醉地阅读书籍。看后有了什么心得体会,便把本子搁在膝盖上边看边做笔记。


  这时,他每月有了80元钱的工资,这点钱除了每月寄些给在冷水井村的父亲,还固定挤出20元左右买书。在武汉三镇几家大书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求知的目光。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老板涂道玉深深被张双亮这种苦学精神所感动,特地用几块木板搭在横梁上,再用几块毡板围成一个小阁楼,送给了双亮。


  双亮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这只有8平方米的小阁楼里,除了放下一张床外,他还到旧家具市场花12元钱买回了一个书架和一张书桌,把数百本书整整齐齐摆放在上面。他把从废品中拾来的字画和从报纸上裁下的精美文章贴在四壁毡板上,小阁楼便有了满室书香。


  忙完一天的活计后,双亮便踏着由一袋一袋码起来的废纸包筑成的台阶爬上小阁楼,沉迷在书的世界里。


  他最喜欢看《周恩来传》,这本书是两个通宵看完的。《周恩来传》告诉他,逆境并不可怕,有时还是成才的动力。


  他知道自己不能和伟人相比,但他不想只为挣点钱而活着,他从废品堆里拾来了一大摞白纸,用毛笔在上面不停写着:为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而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张双亮愈来愈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要学到一门对社会有益的本领的愿望也愈来愈强烈。


  “我要读大学。”双亮说出自己的愿望。


  “你是发神经吧?”打工的伙伴都嘲笑他。


  他没有退却,一个春暖花开的3月的深夜,他趴在小阁楼书桌上,提笔给武汉大学陶德麟校长写了一封长信,寄去了一个打工青年的一腔希望……

 

 

  半工半读修完全部大专课程

 


  1993年8月张双亮连续几天徘徊在武汉大学门口。在成人教育学院门前,他看到招生简章上写明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并要求有一定的高考分数才能报名。可是他还没有读完高中一年级,不符合报考条件。


  他在成教学院门前转来转去,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招生办公室,怯怯地问道:“老师,我可以报名吗?”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程前求职记
  • 一点五秒改变一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