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泉:抗美援朝中的常胜将军(2)

时间:2014-01-04 08:24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程娟 点击: 载入中...


  志愿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包围了美军二十四团黑人第三连及加强工兵班、炮兵班共148人,击毙击伤20余人。在志愿军强大火力和政治攻势下,120余名美国黑人士兵在连长率领下,放下武器投降了。


  黑人士兵整连的投降,引起了美国五角大楼当局者对黑人单独组成的战斗单位的忧虑。为此,美二十五师在被调到二线进行整顿时,被迫将黑人单独编制立即改成白人与黑人混合编制。此后,整个美军都改为黑人和白人官兵混合编制。但是,这同样挽救不了他们的失败。


  吴信泉率部重创美二十五师后,命令一一六师星夜疾速前进,粉碎了敌人以平壤为中心,依托大同江组织防线,抵抗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攻的企图。12月4日,彭德怀下令以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各一个主力师组成中、西、东前卫师,向平壤进攻。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为中路军,立即于当晚通过顺川、平院里、舍人场公路直攻平壤,与随后赶到的兄弟部队解放了平壤。

 

 

  出其不意,直插汉城

 


  1950年12月23日,志司给三十九军下达了在第三次战役中的战斗任务,即命令吴信泉率部在新岱、石湖地段突破敌“三八线”上临津江防御阵地,直插东豆川,进逼南朝鲜首都汉城。


  这次任务非同寻常,临津江能否突破,关系整个第三次战役的进展。时间紧迫,从受命之日到12月31日对敌发起攻击仅有七天时间。吴信泉立即进行战斗部署,决定以善于正面攻坚的一一六师作为第一梯队担任主攻,以能攻善守的一一五师在其右翼并肩突破,以善于迂回穿插的一一七师作为第二梯队,紧随一一六师左翼,突破后直插东豆川,切断敌李承晚军第六师退路。


  兵力部署以后,便是临津江突破口的选择。吴信泉命令一一六师派出一个先遣团,到高浪浦里对临津江沿岸展开敌情侦察。该团在临津江探水深、测冰厚、查地形、捉俘虏,然后将掌握的情况及时上报。经过对敌情的认真分析,吴信泉认为敌临津江防御工事虽不很坚固,但部队在敌炮火下徒涉过江和攀登较陡峭的江岸,困难是很大的。为保证突破成功,他要求战士们打草鞋套在鞋上,防止踏冰时滑倒;剪开棉裤的裤脚,用雨布做水袜子,腿上擦猪油,利于快速涉水过江;还组织力量排除地雷,扫除道路上的障碍。


  为快速突破防线,吴信泉来到一一六师,和师、团干部一起沿江勘测,选择最佳的突破地段。临津江此时虽已冰封,但结冰不牢固,成千上万的战士在开展进攻时,一旦踏破冰层,进攻速度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吴信泉和一一六师的指战员一路仔细勘察,最后在一个水道弯曲处停住了。


  吴信泉沿河道望去,对岸向前突出的石崖,把江水逼得弯曲而狭窄。很显然,这里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突破口。这里虽然容易受到敌交叉火力的封锁,但因江水流速较缓而结冰牢固,且江岸突出,江面比其他地方要狭窄得多,有利于部队快速过江。


  吴信泉从警卫员手里拿过望远镜,朝对岸仔细观察了一阵,发现这里并没有重兵防守。于是,他决定将这里作为突破口,命令组织70门火炮压制敌人火力。另外,他立即组织小部队到沙尾川、高浪浦里一带进行佯攻,迷惑敌人。


  12月31日0时,近万人的突击部队和70门火炮,秘密进入距敌阵地仅150多米远的进攻地带,进行了一昼夜的静肃隐蔽。


  为了胜利,全体指战员忍受着严寒和饥渴,潜伏在阵地上。中午时分,天公作美,临津江两岸雪花纷飞,给阵地铺设了一层天然伪装。


  12月31日16时40分,一一六师炮兵群把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射向敌人的各个目标,将敌工事、主要火力点全部摧毁。各突击连的障碍排除组,穿过浓烈的硝烟,迅速排除了江岸上的地雷。


  17时零3分,一一六师的战士们跃出堑壕,在几十挺轻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呐喊着向临津江守敌发起猛烈冲击。战士们仅仅用了5分钟即突破敌防线,快速地攀越高达10多米的陡崖,像猛虎下山一般向敌军纵深地带冲击,占领了南岸阵地。一一五师从右翼突破,并接应五十军过江。一一七师紧随过江,直插敌人的心脏,断敌退路,毙俘敌850余人。


  1951年1月2日,在志愿军的强大攻势下,敌全线溃退。撤退中,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的吉普车被撞翻,他当即毙命。


  一一六师奉命追击,打散了李承晚的第一师第十一、十二团,一夜推进15公里,到达直川里。一一六师副师长张峰率三四六团攻占议政府,歼灭美军两个排,控制了交通要塞。三四七团在谷里歼灭英军二十七旅皇家来复枪团的两个连。1月4日拂晓,三四八团及三四七团第三营和师部翻过牛耳岭,行至牛耳里。下午,三四八团副团长周问樵率领前卫部队,率先攻进汉城,占领了南朝鲜总统府。


  粉碎敌“屠夫行动计划”和“撕裂行动计划”


  志愿军占领汉城后,美军前线指挥官李奇微为挽回败局,搞了个所谓“屠夫行动计划”,妄图乘志愿军疲劳、援军未到、补给困难、转入休整之际,发动进攻,收复汉城,攻占“三八线”以北地区。


  1951年1月27日,志司决定对敌发起第四次战役。三十九军奉命开进砥平里以北的龙头里一带集结,吴信泉命令各师坚决执行战斗任务。


  2月11日晚,一一七师向横城勇猛穿插,一夜前进38公里,将横城西北地区的伪八师退路切断,造成围歼该敌的有利态势。12日,一一七师与南逃之敌激战一天,不顾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配合友军歼灭李承晚军第八师大部和美二师一部,毙敌3300余人,俘敌2500余人,其中美军800余人,这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中歼灭敌军、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横城战斗的胜利,宣告了敌人“屠夫行动计划”的破产。横城大捷受到中朝联司、联政通令嘉奖。“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称吴信泉是“可怕的人”.


  14日夜,一一五师组织部队协同四十军、四十二军的两个师再次向砥平里之敌发起进攻,敌人以坦克布置外围防守,火力集中而猛烈。一一五师反复冲锋,终于在15日凌晨2时左右一度攻进砥平里街。街内地形狭窄,敌人火力兵力集中,志愿军兵力不易展开,而且四十军、四十二军的两个师分别进攻的228高地和凤尾山高地都没攻下,这两个高地对突入砥平里街的一一五师威胁极大。一一五师激战到清晨,后被迫撤回马山防守。


  一一五师审讯俘虏时,得知砥平里之敌并非原先估计的不到四个营,而是计有美二十三团、法国营、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共6000余人,目前已构筑了由地堡、盖沟、交通壕、铁丝网、地雷等组成的据点式防御工事。志愿军用多建制的部队以野战方式进攻敌据点式防御工事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志愿军火力弱,三个师只有三个炮兵营,加起来才36门炮,临时再调炮兵已来不及,山路崎岖,炮靠骡马牵引困难可想而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丁玲笔下的彭德怀
  • 韩复榘之子在朝鲜战场上
  • 彭德怀曾赴农村调查:浮夸风等伤了农民的元气
  • 张爱萍评彭德怀: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大写的人
  • 彭德怀在软禁的日子里
  • 陈赓四骗彭德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