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并非为游山玩水(2)

时间:2014-03-20 08:30来源:中新网 作者:姜涛 点击: 载入中...


  盐商们还广建园林,“如汪氏之净香园,黄氏之趣园,洪氏之倚虹园,汪氏之九峰园等。”“当时各大商所造园林,甲于天下。”乾隆帝六次南巡,扬州盐商一次又一次建造园林,园林加上行宫,从扬州城里到平山堂,处处亭园楼台,号称“一路楼台直到山”.


  为迎接乾隆南巡,盐商们还不惜花费巨资,蓄养花、雅两部戏曲班子,在数十里长的河两岸,搭起戏台,奏乐演戏。由此也带动了扬州戏剧的发展。乾隆四十二年,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在扬州设局修改曲剧,历时四年完成,留下了宝贵的戏曲文化遗产。


  乾隆四十九年南巡时,乾隆帝将一部《四库全书》藏于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并允许士子借阅。这对当地教育、文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急剧繁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中央党校教授岑大利认为,乾隆时期,国家财力雄厚,统治阶级中浮华、享乐之风日益加剧,尤其是乾隆南巡时,大量商人、绅士、文人墨客、优伶杂技聚于皇帝驻跸的几个城市,极大刺激了这些城市的商品消费;同时,官府、名流为了巴结、讨好皇帝,大肆修缮装饰园林、道路、民居、作坊,一时间扬州等中心城市急剧繁华。


  早在乾隆南巡以前,扬州就是商人会聚之地,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南北商人多在此聚集。然而,市镇建设却相对落后,整个城市尚未脱离乡村集镇的气象。据史书记载,乾隆初年,这里还很荒凉,河道宽不过两丈,河岸亭台很少,黄土白沙,杂草虫鸣。自从乾隆十六年南巡以后,商人雇工兴修,增荣饰观,于是河道变宽,水势浩浩,迂回曲折,其风景之秀丽迷人,竟非文人画士所能描述。


  “ 但是这种繁华只是由帝王南巡所促成,其背后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实际发展程度相脱节。当乾隆帝停止巡幸以后,扬州城就开始呈现衰败迹象。”岑大利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他是晚清名臣 家产堪比和珅却备受领导信任
  • 大清帝国19个附属国的变迁史
  • 纪晓岚:乾隆朝官场“不倒翁”
  • 乾隆皇帝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 乾隆曾组建中国首个西洋管弦乐队
  • 乾隆一生中的三段恋情:曾爱上父亲妃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