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人惊叹的“非遗”(2)

时间:2014-05-04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一直以来,“叠人塔”秉承着“力量、沉着、勇敢、理智”的座右铭。力量代表众多的基层队员;沉着是对每一层支撑队员的基本要求;勇敢是“叠人塔”队员最显着的特征,而塔尖封顶的小孩子则是勇敢的最佳代言人;理智意味着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以及细致的安排,方可毫无差错地完成“叠人塔”之举。


 

比利时骑马捕虾:匪夷所思的捕虾术

 


  处于比利时海边的东戴恩克尔克镇,原来是个小渔村,人们一直以捕捞业为生,但现在大都转行从事服务业了。皆因那里风光优美,被开发成为比利时度假观光的胜地。


  虽然如此,当地仍剩下12户以骑马捕虾为生的家庭。骑马捕虾的传统开始于16世纪,一直保持至此。


  除了冬季最冷的时候,这12户人家每周有两次骑着强壮的布拉班特小马,沿着海岸线,在齐胸深的海水中迎浪而行,马的背后,则拉着由两块木板撑开的漏斗状捕虾网以及拖地链条。链条的作用是通过在海底沙地上拖行引起的震动,把小虾吓起而跳落网中。捕虾者结束工作后,将捕获的虾倒出,就着新鲜煮来吃。


  负责拉网的布拉班特小马是比利时本土品种,个头不高,肚圆腿粗,身板结实。下海之前,马最少要接受一两个月的训练,以习惯寒冷和风浪。为了下海方便,马尾都剪得非常短。


  对海洋和沙滩的充分了解,对马匹的高度信任和尊重,是每一位骑马捕虾者必备的素质。这12户人家各有所长,有的精于织网,有的熟知布拉班特小马的习性,互相协作一起生产。


  骑马捕虾的传统为这个小镇带来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也成为人们社交和文化活动的重要部分。


  现在,不少到此旅游的客人,都要亲身体验一下以前的渔民生活。在退潮时观看渔民骑马捕虾,在沙滩上跟渔民一起煮虾吃,有的人还会将活虾买回去让家人品尝。


  该镇每年都举办一次“捕虾节”,吸引的游客达万人次,“大虾游行”和“儿童捕虾大赛”是“捕虾节”最吸引人的节目。“大虾游行”是把作了各种装饰的大虾花车在街道上巡游,“儿童捕虾大赛”则是邀请数百名儿童在拉网内用手来捕虾。


 

水密舱壁技术:彻底改变中国造船面貌

 


  中国的造船术,尤其是帆船的制造技术,早在汉朝就已经闻名于世。在晋朝,造船工匠发明了水密舱壁技术,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灿烂的前景。而到了唐朝,运用成熟的水密舱壁技术制造出来的帆船,驰骋于各大洋之间,远扬国威。帆船的水密舱壁制作技术发源于我国福建省,这项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当时中国造船业的面貌,因为水密舱壁能令船舱之间严密分开,即使有一两个舱破损进水,也只是局部问题,不影响船舶继续前行,大大提高了船只的生存能力。此外,水密舱壁还能增强船体的整体强度,同时令货物的装卸和管理更方便。


  当时的帆船制造主要采用樟木、松木和冷杉等木料以传统木工技艺集合装配而成,建造的关键在于采用榫卯结构来连接这些厚板,然后在厚板间用苎麻纤维、石灰和桐油填缝。整个制作过程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监督协调,其他人员密切配合。


  在历史上,水密舱壁制造技术由师傅口授给学徒,如今,仅剩下三位手艺人完全掌握此门技术的全套制作工艺。尽管我国目前仍在建造这种木质帆船,但在钢铁船成为主流的今天,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造船工艺或许会很快消失。


 

蒙古书法:既是美术又是文字

 


  蒙古书法是一种古典蒙古文化中的书写技术,书写起来有如行云流水,既是美术又是文字。


  古蒙古文亦叫回鹘式蒙古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共有90个字母,通过连书而成为词。字母由6个主要笔画组成,即:首、齿、茎、胃、弓和尾。字母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书写时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笔画连在一起。最小的书写单位是词。书写格式是由上而下竖写,行款自左至右,字母笔画在词首、词中、词尾等不同位置上有不同变化。


  古蒙古文每个字不仅都有头、干、尾,而且每个字母都有着与人或动物的某个部分相似的结构。因此,蒙古书法给人以绘画般的美感,就如姑娘曼舞、蛟龙遨游、牧马驰骋一般。与中国书法相比,蒙古书法更像绘画。这种精致的书法通常用于公务信函、邀请函、外交信函和情书,也用于速记、徽章、标志、钱币和邮票。


  按照传统做法,书法导师会选择最优秀的学生,用5-8年的时间,将他们培养成书法家。师徒之间秉承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准则,终身绑在一起,互相激励,以提高艺术水准。


  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城市化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导致了年轻书法家数量显着下降。按蒙古申报的统计数字,全蒙古目前只有3位中年导师愿意义务教授年轻人学习书法,但愿意学的人也不过20多位。


  随着生活指数的提高,书法导师也很难不计报酬地培养年轻一代,而年青人愿意花钱去学的又不多,这就造成了蒙古书法在蒙古有可能失传的危险,所以,蒙古书法已被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也申报了这个项目,但名单最终落入的国家是蒙古。


 

韩国走钢丝:走着钢丝说笑话

 


  走钢丝是一种常见的娱乐形式,大多数国家注重的都是其中的技巧。因为走钢丝是一项危险的表演,所以表演者通常是要全神贯注地挪动脚步。


  然而,韩国走钢丝这项传统表演艺术却不同于其他走钢丝表演,因为表演者要伴随着音乐边走边与下面的小丑作诙谐对话,并做各种特技表演,如耍杂技、说笑话、做模仿、唱歌、跳舞等。通常,表演者首先表演一些简单的技艺,然后逐渐加大表演难度,每次都要表演约40个不同的走钢丝技艺,表演时间可持续数小时。


  韩国走钢丝原是王宫中的表演项目,现在作为一种民俗技艺,在节假日期间,特别是在春秋两季,走钢丝表演者经常被邀请到各地演出。


  目前,韩国走钢丝技艺的传授主要集中在京畿道的“保护走钢丝协会”,传授方式有两种:一是学徒制,即师徒传授,代代相传;二是公众教育制,即采取学校培训、体验班和夏令营等不同方式。


  走钢丝技艺在韩国影响很大,在韩国电影《王的男人》中有一段走钢丝的场景,请的就是这项“非遗”的继承人、走钢丝大师权元台担任主演的替身,并同时对另一主演李俊基进行指导。据《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国非遗 美不胜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