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名将谢晋元遭士兵行刺身亡

时间:2014-05-06 08:30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谢晋元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战斗持续了70多天,但上海终究还是没能守住。10月26日,中国守军被迫转移。


  日本全面侵华后,国民党政府即向国联呼吁制止日本侵略。国联建议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及其他与远东事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参加的会议,调解中日冲突。会议原定于1937年10月30日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蒋介石希望在上海无论如何要有一支部队能够守到那个时候。1937年10月26日,刚刚升任五二四团团长的谢晋元接到任务,死守上海最后阵地,吸引日军,掩护闸北地区友军撤退。


  26日深夜,谢晋元带着400多个弟兄,退守四行仓库。初到四行仓库时,有英租界士兵询问谢晋元带多少士兵驻守,谢晋元为壮声威答曰800人。


  谢晋元与众将士坚守四行仓库4天4夜,击退日军6次进攻,毙敌数百人,被当时的报纸媒体称作是“八百壮士”.然而,就在壮士们边战斗边修工事,准备与敌人作长时间的殊死决战时,10月30日统帅部命令孤军停止战斗,退入公共租界。


  10月30日,“八百壮士”奉命撤入租界,原商定经沪西返回部队参战,但租界工部局却屈服于日军压力,违背诺言,解除了将士们的武装,将他们扣留在胶州路一块空地上,英勇抗敌的壮士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军”.


  被监禁的时间在无限期延长,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又连连失利,有时基本的军饷都供应不上,孤军中的苦闷情绪越来越重。蒋介石一次次发电报,让谢晋元和孤军们一定要艰苦奋斗,坚守孤军营。


  那段时间,团长谢晋元常常失眠。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谢晋元依然艰苦地坚持着。他在日记中无比伤感地写道:余竭尽心血,对内对外之艰苦支持,已至力竭声嘶。使余有呼天不应,呼地不灵之痛。当余追忆几年来经过时,不禁流泪,诚以几年来之惨痛生活,何以用言语形容。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他派人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向谢晋元诱降,谢晋元把委任状撕得粉碎,他说:我父母都是中国人,生下我这个儿子也是中国人,中国人绝不当外国人的走狗。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和以往一样率领官兵早操,但这一天突然有4个士兵迟到了。谢晋元问他们为什么迟到。没有想到这4个士兵突然拔出匕首行刺。谢晋元团长身中数刀,流血不止,下午6时悲壮长逝。那一年,他37岁。


  4个凶手当场被擒,后交代是汪伪政府收买所为。


  谢晋元遇刺后,孤军营里官兵的士气越来越低迷。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不再是安全岛。困守4年有余的孤军沦为日军的战俘。(据《文汇读书周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