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数上线了文艺片《白日焰火》(点播路径:华数互动电视--大片)。但是当初很多人走进电影院时,把它当做商业大片来看。
《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得到了金熊奖,媒体的大肆宣传首先为它先声夺人。虽然,当年贾樟柯的《山峡好人》与王安全的《图雅的婚事》都曾在国际上赢得大奖,但当年的媒体造势之能,显然不是今天可以比拟。其次,偶像小清新桂纶镁的号召力不容小觑。虽然,男主角是硬汉廖凡。但大多数观众对他的印象是记得脸,却记不得名字。反倒是第二男主角王学兵,还比他名气大一些。廖凡因此片获奖,也难怪有人戏谑他“咸鱼翻身”.第三,一个追凶的故事够悬疑。美女是天使还是魔鬼,噱头十足。
《白日焰火》打破了文艺片上映,只有口碑,没有票房的尴尬局面。它成为中国的文艺片实现商业与艺术平衡的一个典范,但是也有人说,这绝不是任何一个中小文艺片可以轻易复制的典范。
凶杀、激情、悬疑 文艺片不屑的元素赢得眼球
清纯如桂纶镁,如果你是警察,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瑟瑟发抖的纤弱女子会是一个杀人犯。王学兵将阴郁的丈夫演出了变态的味道。廖凡胡子拉碴,却爷们儿十足。当各类小清新、白马王子式的小生(比如《小时代》系列)充斥大银幕时,野性的纯爷们儿,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官刺激。
散落的尸体,未知的凶手,一个追凶的故事,一个保护公主的黑马骑士,不得不说,这些元素充满了噱头与看点。但是导演刁亦男说,《白日焰火》是文艺片,但这些元素却都曾是文艺片不屑启用的。
从2005年启动剧本创作开始,到2014年3月21日电影上映,《白日焰火》经历了长达8年的难产,期间3易剧本,从一个深受霍桑小说影响的寻父故事,到如今“为爱杀生”的罪案奇观,几乎颠覆了整个创作。“最痛苦的过程,就是去想,怎样重新把以前对艺术片的喜爱做调整。这让导演刁亦男很痛苦。
制片人文晏曾带着原始剧本到全球多地的电影创投市场,经历过多次投资被拒绝的她,或许比刁亦男更明白商业元素对影片的重要性,”非得如此,影片才有诞生的可能性“,文晏与刁亦男决定直面市场。
在《白日焰火》最终的第三稿剧本中,刁亦男加入了通俗甚至有些庸俗的元素,比如,杀人奇观,”这些原先都是被艺术片所不齿的“,刁亦男说,除此之外,影片也增加了多段情感纠葛,用他的话来说,”过去,批判社会和生活现实主义的艺术片,基本不太愿意去呈现所谓的爱情元素,只是以写实为基础“,但最终影片需要这些元素。
所以,如果你害怕文艺片太闷,也许《白日焰火》是个例外。
《白日焰火》被喊看不懂 华数请你多看几遍
在上映之前,《白日焰火》的赞誉可谓比烟火还要灿烂。在上映后,虽然票房可以排得上国内文艺片之最,但看不懂的人,还是有很多。
刁亦男曾表示,虽然是一个奇观式的事件,但《白日焰火》包含了社会大众的普通情感,适合多个层面的观众观赏与接受。然而,事实却与他想的不太一样。普通观众对于《白日焰火》的评价,”看不懂“成了关键词。
”Mr-凡先森“的微博说:”完全感觉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
一些看惯商业片的观众,这次是抱着看悬疑惊悚电影的心态来的,没想到是部文艺片,影片的许多符号化表现形式,让不少观众心中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楼道里有匹马“、”为什么洗衣店老板的猥亵行为没被惩罚“、”夜总会女老板干嘛要站在钢管和浴缸旁说话“、”为什么要在白天放焰火“、”为什么廖凡要跳舞“……
对于观众的困惑,主演廖凡就曾小说:”如果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两遍再看不懂,就看三遍。“
与影迷的困惑不同,对于这部带有商业元素的文艺片,业内人士给影片打了高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给《白日焰火》打了9分,他认为影片的生活质感、事件强度以及叙事控制都相当有力。知名编剧、策划人”鹦鹉史航“则表示,看《白日焰火》让他想起刘杰的《碧罗雪山》和高群书的《千钧一发》,深深打动了他。
高口碑,高排片,强大的商业运作模式,让《白日焰火》成为最卖座的文艺片之一。然而,业内人士公认,这绝不是任何中小文艺片可以轻易复制的成功。如此不同一般的《白日焰火》上线华数,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