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共使用日俘秘闻

时间:2014-07-08 08:30来源:老年生活报 作者:纪彭 点击: 载入中...

  1945年8月,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告终。此时,中国大地上尚有数百万的日军和日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战区(不包括东北三省)等待遣返的日俘、日侨共计200.16万余人。加上后来沈阳日侨联络总处统计的东北待遣返日俘、日侨约110万人,整个在中国的日本人总数约310万。这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对于这些日本人,国共双方都曾加以使用。


 

 

蒋介石命令日军替他占好地盘

 


  日本投降时,国民党部队都集中在大西南,为了抢占地盘,蒋介石企图利用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手下的百万日军,“保持现有态势”--拒中共武装部队于敌占区之外,将日军所有武器装备及沦陷区一切,悉数为国民党的军队所接收。


  8月18日,蒋介石命令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承本委员长之命”,处理在中国战区内之全部敌军投降事宜,并特别要求日伪军“如对非指定之部队”擅自投降,“得由陆军总司令下令以武力制裁之”


  为防止中共军队在国民政府军队到达北方之前获得先机。何应钦尤其要求日军注意保持地方秩序,他命令冈村宁次:“查河北山东两省因指定接收部队尚未到达,土匪乘机蜂起,势益猖獗。该两省境内日军暂缓集中,仍应保持以前态势,负责巩固要点要线,恢复铁道交通,并维持地方秩序。 ”希望日军继续维持秩序,保证将一个完整的华北交付给国民政府。


 

 

阎锡山组织六千人“日本纵队”

 


  早在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时,侵华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澄田睬四郎和参谋长山冈道夫就有意与阎锡山合作,在战争结束后继续留在山西。希望借助日军抢夺抗战果实也是阎锡山的希望,日军能“残留”山西,正合他的心意。


  经过大约一周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1.日军响应阎锡山的提议,将日本军人改编成部队,置于阎锡山指挥之下。2.对留用的日本军人,阎锡山全部给予军官待遇,在日军现有级别基础上,提升三级。 3.给全体人员安排宿舍,并允许在营外居住,其待遇以招聘者优待。4.合同期暂定两年,由阎锡山负责归国事宜。同日本恢复交通时,给予从日本家属来山西或给家属寄钱等方便。特别欢迎残留日军同中国妇女结婚。


  最后大约有2600名官兵被编入阎锡山的部队,还有技术人员和家属,共约6000人。阎锡山对所留用的日本士兵,不但发双饷,而且后来一律晋升为少尉或中尉。


 

 

日本战俘协助解放军

 


  不单是国民党方面利用日军,共产党也曾大量使用日俘。据当时东北 9省 14个市的调查,粗略统计的日本人数有12016人,加上遗漏的共计有31030人到33000人。其中,卫生部、军工部、军需部内的技术人员较多。具体分布在各部门的日本人数是:军区卫生部 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资料记载,到1949年,东总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


  东北1946年初内战爆发,急需医护人员,于是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开始大规模留用日本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记载说,当时卫生部门表彰的立功者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在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场黑山阻击战中,仅一所野战医院,三天三夜就抢救医治了2000多伤员,许多日本籍医生、护士三天三夜没合眼,吃饭都在手术台上。


  许多日本关东军战俘也积极加入解放军,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45年,我东北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解放舒兰县城时俘虏了一批日本战俘,这些日本兵投降后开始积极协助解放军。一名叫田村义男的战俘,在部队举办机枪射手训练班时任教员,表现非常积极。他耐心细致地讲原理、做示范,很受战士欢迎。田村不仅积极搞好射手教学工作,还主动修理武器、制作枪支配件,甚至积极参加战斗。不幸的是,田村后来牺牲。当时我军缴获的八八式掷弹筒常发生炸膛事故,为摸清原因,田村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实弹试验。在一次次化险为夷之后,悲剧出现了,田村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共一大召开消息曾被日本侦获
  • 揭秘国共10年“盐战”内幕
  • 日俘忆为何日军未能占领陕西:黄河大大的可怕
  • 抗战胜利后民国官场:接管失地大发接收财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