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许久没有新作的歌手朴树,突然发布一首《平凡之路》,引得各路文艺青年频频“刷屏”,7小时网络播放量破百万。作为电影《后会无期》的主题曲,这首歌带动影片人气一路飙升,该片百度指数一夜之间翻一番,令人感叹。同样是在上周,女星周迅宣布结婚,次日,有媒体刊登一幅整版广告,以周迅“早更男友”的名义公然叫板,一时间引得众人议论纷纷。事后该媒体自行爆料,原来这是周迅参演的一部电影的宣传广告,借机炒作而已。
两部影片的出品方想必会把这两桩新闻当成电影营销的成功案例,拿来好好炫耀一番。事实上,近年来国产电影营销手段日渐高明,屡屡制造奇闻异事。仅以今年有目共睹的新闻为例:保守一些的如《归来》,大力宣扬斯皮尔伯格观影时哭了一小时;疯狂一些的如《老男孩猛龙过江》,一首神曲《小苹果》“洗脑”神州,影片未映歌先红;还有片方为搞宣传自爆明星绯闻,媒体热衷炒作,大众乐意八卦,总之都是为了夺眼球。
营销手段搞得热闹,带动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但如果提及影片的质量和口碑,中国电影人却未必能硬气得起来。比如《归来》,影片叙事结构的缺陷、回避社会现实的问题、剧本后劲不足的弊病,均十分明显,竟然让好莱坞名导痛哭不已,不免让人错愕。再比如《老男孩猛龙过江》,很多观众确实冲着《小苹果》进了电影院,可不少人观影回来抱怨,这部影片剧情弱、台词差,就连其贩卖的“梦想”主题,看上去都如此廉价。该片在时光网上的网友打分只有6.6,算不得烂片,但也只能说勉强及格。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电影人对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与之逆向而行的,却是国产电影的整体质量迅速滑坡。在营销手段堂而皇之的包装下,一些烂片仿佛挂上了遮羞布,风风光光地涌进院线,结果却制造出一些电影“票房高、口碑差”的怪现象。其实如果仔细分析,这种现象丝毫不奇怪:观众受营销蛊惑,掏钱买票看电影,自然制造出高票房;但影片本身质量低劣,与观众预期形成落差,又怎么可能不挨骂?
一些热衷于替烂片做嫁衣的片商和所谓电影营销公司,其面目越来越可疑,甚至令上当的影迷感到可憎。他们就像是替假冒伪劣产品卖力吆喝的商贩,不惜以各种手段哗众取宠,本质上与当年在电视上大卖“八心八箭”假名表的虚假广告主几无分别。在如此喧嚣的叫卖声中,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任一次次被严重透支,而最终的苦果则要由电影人自己来吞咽。
在一个月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导演姜文在活动现场被问及其新片《一步之遥》的细节时,他如此搪塞媒体:“电影局有规定,不能过度宣传自己还未上映的电影。”不知这是姜导演的一句戏言,还是主管部门确曾有此规定。倘若有此规定,那就照章执行;倘若没有,立一个也无妨。毕竟电影行业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的问题,该有人来出手管一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