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人曾视英语为救国工具

时间:2014-07-28 08:30来源:北方新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晚清中国旧照

 

晚晴中国旧照

 

  经历了闭关锁国而被动挨打的屈辱后,清王朝认识到了解西方要从语言开始。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以英语为主,该章程于1903年正式实施,由此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一时间,翻译西文、向西方学习之势蔚然成风,英语教学开始初具规模。


  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出现了学习西方教育的热潮。1923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规定,从中学开始开设英语课。这被视为中国教育界力图与国际教育趋势接轨的尝试。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在最早期的教学机构里,就已经出现后来被称为“浸入式”的教学方法:部分教会学校全英语授课,学生从穿衣打扮到言行举止全部模仿西方。过去150多年间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国人对待英语的不同态度和当时的历史形态有关系。如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多大学采取的是全英文授课,国外的教材刚出版就可以直接拿到国内教学,目的是希望快速学习西方技术,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情况。因此那时的英语教材和英文课程,对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正是在那个时代,尽管国家面临贫困和战争,但也出现了西南联大这样的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一代人追随电视里的《跟我学》

 


  从事英语教学近30年的陈其彬已不在英语教学的一线,他印象中,1978年出版了“文革”后第一套教材,采用的是结构主义方法,教材重视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归纳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注重语法,却忽视了英语的实践,就是我们说的哑巴英语。”


  1978年,英语列入高考科目,从此英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重视英语,特别是主要大城市的学校。”陈其彬回忆说。


  在陈其彬记忆中,教学大纲1982年修改时,重点发生了转移,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当时有的人入学时26个字母都认不全。为了能够学好英语,陈其彬和许多同学节假日不放松、单词本随身带。“我们的口袋里都装有一个小本子,上边密密麻麻地记着单词,一到清晨总能看到有人在背单词。当时没有复读机以及其他录音设备,如果学生能够听到学校的英文广播,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从1982年的1月开始,每到晚6点20分,北京、上海,许多城市中的院落里就响彻着地道伦敦口音的英语对话。那是人们跟着电视里播放的英语教学片《跟我学》(Follow Me)在学英语。“这让长期学习语法英语、说口号英语的中国人体会到了一种颠覆性的英语学习方式,也为国内的学英语热添了一把火。”


  1987年,在教育部推动下英语四级考试开始在大学中施行,两年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开考,考试成绩直接与学位证书挂钩。“这10年时间,英语在中国人的眼中变得非常重要,开始奠定了它的地位,好像被一点点地推向了神坛一样。”


 

 

出国带热英语

 


  不仅是课堂,1990年后,“出国热”也在这时兴起,而出国的第一关便是通过国外的托福、雅思、GRE等英语考试。在陈其彬眼中,这一年,中央正式确定了留学工作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区区的12个字或许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对于一些怀有出国梦的人来说,一些人琢磨起留学来,‘来去自由’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和刺激,也从背后狠狠地推了一把正在兴起的出国热。”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学生渴望学习英语,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好以此出国留学。” 邹先生曾经历过那个疯狂学习英语的火热年代,几乎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准备参加GRE、托福和雅思等考试。“大家的思维里都认为,多背单词,流利地说英语就能增加出去的机会。想出国的人群中,搞科研的都盯着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做生意的,想到国外赚上一笔。有的演艺界人士也都出国镀金,想成为流行文化的主流。”


  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的热映,让无数青年多了一条实现梦想的途径,出国热也被推上了一个高点。陈其彬回忆说,当时的学生都希望“出国镀金”,大多数的留学生当时都选择去了美国,而这条路也是充满诱惑和挑战。“在当时,英语教学开始强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注重交流能力的教学法也正是在那时候开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60年中国女性发型审美的变迁史
  • 大清帝国19个附属国的变迁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