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
当下颇有一些官员,或雇枪手上阵捉刀,或组织班子代写,公权私用,皆为一己哗众取宠。
官员作家,是一块挺时髦的招牌。当下很多公务员孜孜以求,因为颇可借此自抬身价。
但也有例外,以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而闻名的作家“当年明月”上任河北隆化当副县长后,却低调处之,对媒体采访一概谢绝。用他的话说:人无论出多大名,出多大风头,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话虽平实,却令人叹服。
写作是精神生活,工作是现实生活。对比正常工作,业余写作只是一种调剂和提升。如果把写作当成名利双收的捷径,当成给日常工作调价增值的手段,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样的官员,还能做好本职工作吗?还会脚踏实地去为人民服务吗?
当下颇有一些官员,看到写作有利可图,或雇枪手上阵捉刀,或组织班子代写,公权私用,皆为一己哗众取宠。
据媒体报道,湖南某厅级高官一年就出了好几本“经典作品”,被炒为新儒家散文代表,不料却爆出了剽窃丑闻。面对公众质疑,这位官员居然连自己写过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原来,那些文章都是秘书代笔,秘书不会写,又怕得罪领导,只好去抄,结果闹出大笑话。
同样在湘地,一文人自荐,被上级指令到某地挂职,结果几年下来,工作毫无业绩,眼看留任艰难,遂铤而走险,东抄西抄,编出一本“官场小说”.书出版了,他成了“作家”,迅速得到提拔,像这样善耍“盘外招”的干部,岂非管理毒药?
官员搞写作,是个人权利。在不妨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双重身份,无可厚非。关键看官员升迁制度是否透明、业绩考核是否科学,如不能将公领域与私领域清晰分开,则既耽误了为官,又耽误了写作,令二者统统变成了肤浅的作秀。
读者和受众不喜欢作秀,虽然作秀能让人莞尔一笑。现实是,不少官员作家总选择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搞诡异性营销,夸大其词地推销自己。只是不论伎俩怎样精巧,作秀都无法持久,终有被拆穿的那一天。
写作是写作,工作是工作,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真正做到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只有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会赢得读者们广泛的、真诚的、持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