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代棋圣”吴清源的人

时间:2014-12-16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赖晨 点击: 载入中...

吴清源

吴清源

 

 

父亲吴毅启蒙棋艺

 


    吴清源祖上几代经营盐业。祖父吴维贞,官至直隶州知州。外祖父张元奇,曾为翰林学士、东北奉天省省长。


    父亲吴毅为官费留学生,1913年至1914年到日本政法大学学习,回国后,在平政院(民国行政裁判机关)任职。吴毅看不惯当时官场的贪腐横行,每天很早回家,开始信仰道教,并改变教育子女的态度,和子女一起玩乐。


    吴毅在日本留学时学会围棋,水平业余三段。在东京时,吴毅总跟专业棋手下,回来后,带了棋盘、棋子、十几本棋书。


    吴毅与家中客人下棋时,吴清源在旁边看,不知不觉就会下了,常常插嘴,说这不行那不好,于是,吴毅产生教吴清源下棋的念头。当时,吴清源8岁。


    吴毅让吴清源看各种中国棋谱,还从日本邮购棋书、杂志等,并时常给吴清源讲解书上的日文意思。吴清源兴致盎然,完全沉醉棋中。


    吴清源一天到晚都在打谱,还把家里的《秀策围棋百局》等棋书从头到尾仔细地研究过一遍。吴毅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已有意让吴清源以围棋立身。


    东京有个叫斯文馆的书店,专出围棋书籍,吴清源从那里邮购了《围棋新报》的合订本。那书又厚又沉,他每天都在昏暗的灯光下,左手拿书,右手摆棋。时间一长,支撑着书的左手中指竟被压变形成弯曲了。


    吴清源学棋十分用功,如果累了,就换成右手拿书,左手摆棋。因此,吴清源两只手都能下棋,左右开弓。


    吴清源学棋入迷,小时候从没玩过放风筝、打玻璃球之类的小孩游戏,当然,这也因为4岁时吴清源患了疝气,不能在外游玩。学了一段时间后,吴清源已超过两位哥哥,能轻松地跟父亲吴毅下分先棋。同家里来的客人对局已难以满足吴清源。


    吴清源9岁时,吴毅带他去北京唯一的公众下棋场所海丰轩,和一个老人对局。第一局,老人让他五子,吴清源胜了;第二局让四子,又胜了。大家都很惊讶。从此,吴清源开始和一流围棋手,如顾水如、汪云峰、刘棣怀等对局。


    吴毅看到吴清源棋力大进,更有了信心,他说,“我要把书法传给长子吴浣,文学传给次子吴炎,围棋传给末子吴泉(吴清源本名)。”


    然而,1925年,吴清源11岁的时候,吴毅因肺病去世,终年33岁。他去世前,将一本字帖交给长子吴浣,一本小说给了次子吴炎(吴景略),棋子给了幺儿吴清源。


 

 

段祺瑞给出100元大洋高薪

 


    吴毅是吴维贞的幼子,来北京时分得许多财产,但已用尽。其丧事办完之后,家里财源断绝,吴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今后如何生活。吴清源也了解这一点,但他仍然每天打棋谱,埋头研究围棋。


    有一天,大舅张孝谦到他家,看见吴清源专心致志地在桌前打棋谱,便厉声说道:“不要整天下棋,下棋没有用,将来能拿下棋吃饭吗?”吴清源不假思索地回答:“能,我将来就靠下棋吃饭!”


    大舅被他弄得一时无话可说,只冷笑几声走了。


    1925年正是段祺瑞执政时期。段喜好围棋。名手顾水如是他门下的清客,常和他一起下棋,拿一份薪水。


    吴清源母亲看到这门径,想从段祺瑞那里得到救济,于是带着吴清源去拜访顾水如--他堪称当时中国围棋界的最强者,请他把幺儿引荐给段祺瑞。当时吴清源的名声早已传到段祺瑞耳中,段很想见见清源。因此,顾水如慨然答应。


    段祺瑞见了吴清源之后,很是喜欢,每月给吴清源100元大洋(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薪水)。这一下把大舅堵得闭了嘴。


    吴清源每天早晨到东城吉兆胡同段祺瑞私宅。段祺瑞棋力相当高强,好胜心也很强。他的左右门客和他下棋时都故意让他赢。吴清源到段祺瑞那里做棋客后,起先段只叫他和其他门客下,他在一旁观战。后来他跃跃欲试,叫别人让位于他。吴清源是小孩,不管段高兴不高兴,能胜就胜。段几次输给清源之后,就不和清源下棋了。不过,100元大洋还是每月照付。那时每月100元的收入,满可以过上中等水平以上的生活,因为每月用两元钱,就可以雇一个佣人。


    1926年4月9日,段祺瑞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下台,他黯然离京,吴清源的棋客生涯随之结束。虽然当时的达官贵人像靳云鹏、潘复、王克敏等人,都不断接吴清源去下棋,但是没有收入。家中生活没有着落,祖母也忧虑去世,无钱殓葬,靳云鹏是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他赠送了500元料理丧事。随后吴家孤儿寡母便搬到西城石板房头条和福州同乡住一所大院里。


    因为有段祺瑞提供的生活费,吴清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下棋,棋艺大进。


    围棋“一代宗师”吴清源日前仙逝。他被棋坛誉为“现代围棋第一人”、“昭和棋圣”,“是超然物外宛如溪谷清冽的流水一般献身于围棋的天才”.他不但称雄日本棋坛数十年,更开创新布局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吴清源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有几个人,对他影响巨大,他们是其父吴毅、段祺瑞、杨熊祥、山崎有民、濑越宪作、靳云鹏及大仓喜七郎。


 

 

义父杨熊祥的关照

 


    与围棋神童吴清源交往的人多为社会名流,如军政界的靳云鹏、潘复,文人名士樊樊山、林贻书、徐愈斋、杨祗庵(杨熊祥)、傅治、李律阁等,还有棋艺界的顾水如、汪云峰、伊耀卿等。


    曾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北京政府内务部民治司司长、署理农商部次长的杨熊祥,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诗词书法都十分出色,他爱惜吴清源的才华,担任其汉文老师,并认他为义子,充当他的监护人,多予关照。


    日本邀吴清源赴日,就是由杨熊祥与日本驻华公使芳泽交涉、办理的。在杨熊祥的遗诗中,有两组五言诗,共七首。它们是研究早年吴清源的重要史料。


    从杨熊祥的内心来看,对吴清源渡海赴日学习围棋是抱着消极态度的。他认为吴清源身体虚弱,又为越发险恶的中日关系而担忧。他曾想让吴清源以学者立身于世。


    1942年秋天,受南京汪精卫伪政权最高经济顾问青木一男的邀请,吴清源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次回国,相较于1934年5月那次回国,他心中要纠结得多。沦陷区的上海人多数热烈欢迎吴清源,对许多人来说,在中国人受尽日本军队欺凌的时候,吴清源在围棋的世界里打败了日本人,为中国人争了光,是英雄。不过,也有另一极的评价--上海的大街上,有人贴上“吴清源是文化汉奸”的宣传漫画,画中吴清源的脖子上挂着赏金。为此,当时的伪政府还派出特工在旅馆附近巡视,确保其安全。


    在上海,吴清源意外邂逅了他早年的监护人杨熊祥,杨当时定居在上海法租界内。他要求吴清源回国,“否则,日本一旦战败,你就是一个汉奸。”


    这句话令吴清源异常痛苦。他后来回忆:“那时,我一个人站在走廊里想了两个小时。我想,如果我帮助了日本人,那么大家叫我汉奸无话可说,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所以我真的很苦恼。”


    吴清源最终还是决定回日本,他已加入日籍,要继续做一名棋士,同时要在日本致力于中日友好这一使命。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日本刚刚结了婚。


    这次见面,杨熊祥写了《别吴生清源》的诗给吴清源,这是送别兼记述。诗写得真实感人,从诗中可看出,1934年5月(即吴出国后的第7个年头)吴清源曾回国了一次。但这次未与杨熊祥交谈,但第二次回来和杨熊祥直接交谈过,而且还在上海照相留念。


    两组诗几近千言,可谓语重心长。在老人杨熊祥的心目中,吴清源还是立足于国内才是正途。


 

 

日商山崎有民的扶助

 


    1926年,吴清源12岁时,从日本来了两位着名强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北京棋界推吴清源出阵对垒。岩本是六段棋手,对无段位的中国棋手须让三子,但下了两局,都大败,不禁大吃一惊。小杉四段让二子局,同样被吴清源轻松击败。岩本同吴清源下第三局时,提出授二子,结果总算以二同微胜。这个消息轰动全北京,也震撼了日本。


    不久,吴清源执白战胜北京棋坛最强手刘棣怀,再次轰动京城,这证明吴清源已经是中国围棋第一了。在这些日子里,吴清源还结识了在华日本古董商山崎有民等棋友。


    1927年夏天,日本五段棋手井上孝平到北京。他已从徒弟小杉丁四段处知道吴清源的实力。比赛也是按规定授二子,但井上五段经常苦苦思索而不敢贸然投子,一直挨到比赛时间到而提出封局。过了几天,井上五段又同吴清源对局,同样在吴清源处于绝对优势时提出封局。这时,井上五段深感自己实力不足,难以授二子,于是毅然决定让先。双方按照这种做法进行第三局比赛。进入中盘攻杀时,执黑的吴清源先手提劫,而此劫是“天下劫”,谁提谁胜。井上五段眼看又要败北,再次提出封局,顿时引起观战者的强烈不满。他们议论纷纷:“接连3局都是封局,有头无尾,像什么样子!”但是,吴清源却镇静如常,对此莞尔一笑。在旁观者的压力下,井上五段不得不进行第四局比赛。这次,执黑的吴清源一直控制局势,最终获胜。吴清源的精湛棋艺惊倒四座。


    当时在旁观战的山崎有民把这一局的局谱记录下来,寄给日本棋院权威濑越宪作七段,并将“北京有个围棋天才少年”的消息告知。


    此外,山崎有民对吴家的帮助无微不至,还积极联络、不遗余力推进吴清源东渡日本一事,被吴清源称为“是我们永世难忘的恩人之一”.他还让妻子崛澄子教吴清源日文。吴清源每天去苏州胡同山崎有民家学日文。


 

 

日本恩师濑越宪作与赞助商大仓喜七郎

 


    濑越宪作拿到山崎有民寄来的棋谱,一眼就看出吴清源棋艺非凡,是千载难逢的围棋天才。于是产生了“让他来日进修,势在必行”的念头。


    濑越积极奔走,向大仓喜七郎等财、政界人士游说。最后由日本国内发出指令,委托驻北京公使芳泽全权交涉办理。芳泽去找吴清源的义父、刚从“北京政府国务次官”宝座上退职的杨子安(他也酷爱围棋,是吴清源的积极支持者)商量,告诉他日本方面的决定:由日本棋院副总裁大仓喜七郎作保,以两年为限,每月发给吴清源200元生活费,并彻底考察其才能之深浅。但杨子安提出:“吴清源尚是幼童,身体也非健壮,希望再等两年,让他完成象韶之仪再去。”芳泽觉得此话在理,便欣然同意了。所谓的象韶之仪是指15虚岁时举行的成人仪式。然而,濑越宪作误认为那就是结婚仪式,觉得事情要弄糟了,便慌忙跑到山崎有民家去打听此事。


    不久,濑越给吴清源发来正式邀请书,内文之情真意切、虚怀若谷,对于不了解内情的人,恐怕很难想象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着名棋士写给12岁孩子的信。


    吴清源的母亲张舒文考虑到当时的旧中国战火遍地,国无宁日,儿子的棋艺再高强,也无出头之日,因而也同意让儿子去日本深造。但是,吴清源去日本有四点困难:一、体质虚弱,弈棋之后,经常失眠;二、不懂日语,学历浅;三、生活上有困难,经济无保障;四、无适当同伴。


    在濑越宪作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为了解决吴清源的生活费问题,濑越首先取得财政界巨头、日本棋院副总裁大仓喜七郎的支持。大仓喜七郎答应提供两年的生活费,每月200元。大仓喜七郎担心两年之后的吴清源不成大器,濑越宪作满怀信心说:“绝对不成问题,我以自己的生命作担保!”


    当有人害怕吴清源将来的本领压过日本棋手时,大仓喜七郎爽朗地说:“棋艺让中国学去有什么不好呀?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1928年10月18日,吴清源和已经戒掉鸦片烟瘾的母亲张舒文、哥哥吴浣、棋友山崎有民一行从天津乘船赴日,开始了新的棋士生活。又因母亲和大哥陪同前往,大仓喜七郎另增加100日元,两年为期。当时的300日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2.6万元。


    吴清源16岁那年,在日本年度棋赛中,春季得第三名,秋季得第一名。下一年又获秋季冠军。日本友人均为中国少年棋手的成功高兴。吴清源20岁时,升为六段棋手,25岁升为七段,28岁升为八段,36岁升为九段。他在日本昭和年间的7年中,大部分的对弈,都胜过日本十大棋手,威震岛国,只是有时输给木谷实。后来,他运用创造的棋理,闯出新棋路,在几年中与木谷实的十盘轰动日本的争夺中大部分获胜。


    1930年,吴清源晋升四段,并在这一年成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开始参加日本棋院一年中春秋两度的大手合(公开赛)。


    从此,吴清源独步日本棋坛,成为一代巨匠。清源的高超棋艺和在棋理上的深入探讨,促进了日本棋艺的向前发展,因此被日本棋界誉为“棋圣”.


    除了上述几位,日本政治家、邮政大臣望月圭介、外务省的原田龙一和以曾经支持过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而着称的萱野长知等人对吴清源也多有关照。


    被称为中日友好民间大使的西园寺公毅先生,在吴清源初到日时也曾给他诸多照顾。有一回,西园寺说:“来了一个担任将来中日友好使命的人。”说的正是吴清源。


    这个预言在吴清源的晚年实现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