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旗袍的美学密码

时间:2015-01-26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民国旗袍

 

民国画报上穿旗袍的美女

 

    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不管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一些在日常迎宾、国际礼仪等各种大型活动中,旗袍仍是主流着装。尤其是“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出访或众多的公共活动中,旗袍必然是她各式装扮中出现最多的一样单品,一袭改良式变化旗袍演绎中国最炫民族风,也引发国人对旗袍的热度关注。可以说,虽经历百年之久,旗袍一直没有退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也是一种文化、一段记忆、一个国粹。


 

 

旗袍时尚的起源

 


    对于旗袍,《辞海》的解释是这样说的:“旗袍是中国传统女袍,因满族曾被称为旗人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不少人从字面上认为,旗袍是由满族的旗服演变而来了,事实上,这种认识有点片面。


 

 

旗袍的渊源

 


    旗袍真正做为一种时尚女装文化的符号,当从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上海讲起。1924年,末代皇帝傅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这一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女性妆饰新一轮展示已悄悄拉开帷幕,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州、扬州移至上海,受西风东进的影响,上海妇女大胆摆脱了旧式服装的宽大、臃肿的桎梏,在满清旗装的基础上,结合西洋女装的时尚元素,加以改进,充分突出女性的胸部与腰际曲线,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既符合东方女性气质特征,又具有明显时代意义的新式女装。因此,与其说旗袍是在满族原有旗装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良,毋宁说是一次十分了不起的女性服装革命。


    旗袍起源于20年代,民国1929年,正式被定为国家礼服。到了30年代,旗袍迎来了空前的盛行,款式变化日益繁多,成为中国女性的主要服装品类。然而,4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国家战乱不断,旗袍时尚也开始滑坡,虽然也偶有穿着,但早已有如昔日繁花,风光难再。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高速轨道,旗袍经历了过往的无限荣光与落寞后,开始逐渐升温绽放光彩后,最终又走向没落。可以说,旗袍的变迁,见证着中国女性追求美、寻求解放的历程,也是中国社会冲破传统藩篱、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旗袍的精致

 


    有人说衣服是女人的第二肌肤,那么,旗袍作为女装里的极品,就更是女人们的丰腴肌肤了。因为贴身,所以定制才是上策。旗袍定制是对女人来说,是一种溺爱。旗袍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精致生活的态度,因此背后的制作工艺也要求较高。由于旗袍的表现手法可以用“挑剔”来形容,一般来说,做上一件上乘的旗袍,大约要花去裁缝3个月的时间。为了确保旗袍的贴身全体与美感,专业制作大师光量尺寸就要测量人体的36个部位,期间,还要经过剪裁、刺绣、缝制、编织、烫边等近50道制作工序,并且每一步工艺制作的好劣,都会直接关系到旗袍的美感。


    如果说一件精美的旗袍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的话,真正的点睛之笔,则来自花边和盘扣。而最考验细节的精致则在于盘扣,制作大师甚至不惜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去精雕细琢。精心制作的盘扣,不仅会与旗袍整体风格要融为一体,更可作为一件独立观赏的工艺美术作品。


 

 

旗袍流行的内涵

 


    旗袍之美,是被全世界公认了的,它以最地道的中国面料、图案和工艺,把东方的女性们衬托得婀娜多姿,风韵十足。它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与中西服饰文化交融的设计典范,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与民间的普遍认同。然而,它究竟美在何处?为什么又会一度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呢?


    旗袍之美所带给人们的好处是不能够想象的,身着旗袍,香肩、蜂腰、玲珑迷人的曲线内敛地演绎着典雅风情,穿上旗袍显现出来的是一股浓浓的女人味,即使是泼辣任性的女子,穿上旗袍也会有一种端庄典雅的感觉。关于旗袍内敛之美,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1979年,着名旗袍制作大师杨成贵为日本高松宫亲王妃做了一件金婚礼服。在素色包镶绲边的旗袍前内襟里,他特意绣了个中国如意。收到旗袍,王妃不懂那么美的图案绣在衣服里面的含义,致信询问。杨成贵在回信中写道:“中国女性多性格内向,感情含蓄,最美丽的那部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有机会欣赏,这才是中国人表现美的方式……”高松宫亲王妃收到信后恍然大悟,连连赞叹旗袍的文化内涵。


    旗袍的风韵是在内敛、含蓄、温柔中展现的,这极大程度上迎合了东方女性含蓄暧昧的表达方式。因此,旗袍的种种特质会使穿旗袍的女人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更注意自己的举止,自然而然地会流露出一个女人应用的温柔、宁静心态。


 

 

充满时尚的魅惑

 


    旗袍一方面是很保守的,这主要体现在领口上,那高耸而圆润的领子让中国女人充满了含蓄之美,这样的美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女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和矜持心态;旗袍另一方面又是很浪漫的,这体现在旗袍的开衩上,使得中国女人在含蓄上平添了几分奔放,在娴静中又洋溢着不少媚惑。


 

旗袍在娴静中又洋溢着媚惑

 


    旗袍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端庄里隐匿着妖娆,温婉里跳跃着妩媚,徘徊在“色”与“戒”之间。它不经意间的若隐若现,有如流动的旋律,带着中国特色的诗情画意般的特色,同时它又把西方美学所崇尚的人体曲线美展现无遗。旗袍所体现的这种介乎显与隐、色与戒之间的审美的矛盾与和谐,堪称服饰美学的极致,被今人称之为“中国式性感”.


 

旗袍从服饰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

 


    旗袍不仅是一件衣服,也是一种中国的象征。无论你到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看到一袭婀娜多姿、高贵典雅的旗袍,就能确认是中国女性。这便是中国旗袍鲜明的民族特色,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不但重大场合喜欢身着旗袍来展示东方女性之美,并且建国后历届“第一夫人”们,同样喜欢穿旗袍出席各项重大外事活动。可以说,旗袍就是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1984年,中美建交以来,美国里根总统携夫人南希第一次访问中国,中方琢磨着要送南希一件她喜爱的礼物。后来,经过再三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送她一件旗袍比较合适。令大家没想到的是,里根总统对旗袍也相当感兴趣,也了解旗袍背后的文化,还亲自帮南希挑选了面料。他们本来看中一款金色的织锦面料,但考虑到没有带金色的皮鞋与之配套,最后选择了一款深红底色的织锦旗袍。


    经过大师们的精心制作赶工,在里根总统的告别宴会上,南希穿着这件深红底的旗袍,配上一双深红色的高跟皮鞋,显得格外的雍容华贵,可谓艳惊四座。为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当过演员的她,还善于抓住时机,向公众展示最好的形象。一时间,南希的旗袍成了宴会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也成了双方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


 

 

旗袍与名人的缘分

 


    旗袍属衣中贵族,要表现旗袍的贵气,最重要的是穿衣人的内功。可以说,同样一件旗袍,不同的人可以穿出不同的味道。说起穿旗袍的内功,不得不提的就是宋家三姐妹,他们在出席重大场合时,都习惯身着旗袍。尤其是宋庆龄的外事活动不仅让旗袍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让旗袍的风采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都。而宋美龄对旗袍的热爱,更是超乎一般,在她的超大衣柜里,清一色全是旗袍,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旗袍,还编有号码,根据各种活动和场合穿着。


    1943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宋美龄以中国“第一夫人”身份访美,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她身着旗袍,以流利的英语介绍中国的艰难抗战,感动了美国朝野,争得了他们对中国的同情和进一步的支持,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据说,后来宋美龄移居美国时,其随身携带的旗袍就装了近50箱。


    旗袍盛行于风云变幻的年代,除了宋家三姐妹外,林徽音、胡蝶、阮玲玉、张爱玲等等,这些着名女人几乎都与旗袍有关。正是这一时期女名人的绽放,奠定了旗袍在中国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永恒的经典。


 

 

旗袍背后的时代气息

 


    衣服不但要穿好,更要穿出时尚。人们对衣着的追新求变,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着装变得更加地挑剔,并且欣赏的口味也越来越多。风情万种的旗袍虽然风靡一时,但繁华过后竟也遭遇了时代的嘲弄,成为难以普及的国粹经典。那么,既然旗袍那么美,为什么不能成为现代女性的主流着装呢?


    首先,旗袍对人的体型要求过于严谨,只有一些身材比例匀称、削肩、窄腰、胸臀丰满者才为上乘。这样,除表演台上的模特以外,普通女性似乎被拒之门外。旗袍除了对身材要求挑剔外,对着装的搭配也要求较高,甚至一件与旗袍风格不相称的小饰品都会有损于旗袍的风韵。比如,如果一身修长的旗袍搭配一双拖鞋或运动鞋,就显得不伦不类。其次是制作工艺过于繁琐,价格有些偏高。一般人都知道,一件合体的旗袍需要定做,并且制作工序也相对复杂;一件旗袍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上万元,这对于一般的家庭妇女来说,仍然不能成为主流消费服装。


 

旗袍对身材及搭配相对要求较高

 


    此外,旗袍对女性修养举止过于约束。如今女性的生活和30年代的那种闲适、平淡相比,要火爆、热烈得多,这就要求着装不可成为行动的障碍。旗袍限制了人的行动,如骑自行车、挤公共汽车、大步快走等都受约束,故众多女性难以接受。总之,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旗袍最终被大众女性所抛弃,淹没于现代时尚女装浪潮里。


    旗袍虽淡出女装市场,但它并没有走出人们的视线,它的风采叩动了文学家的心弦,作家们热衷于将笔下的女性人物穿上旗袍,出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女人,还是梁凤仪书中的香港女人,她们一生的风情,就在那一身旗袍的变化中承载。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中,女主角一袭华美的旗袍立显S身姿,玲珑曲线美尽显,在这个大吹时尚风、休闲风等各种风的时代,偶尔看到古典特色的旗袍,不由地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惊叹!


    说起旗袍的魅力,电影《花样年华》女主角在剧中换了26套旗袍,每一套都代表了她的心境:或忧郁悲伤,或雍容大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影《色戒》中,女主角汤唯在影片中美轮美奂的27件旗袍,所展现出的东方女性温婉雅致的气质特征,与若隐若现的暖昧挑逗,形成近乎完美的矛盾统一,使得“旗袍”这一服饰文化符号,再度走上时尚的风口浪尖。拂去历史的烟尘,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旗袍,再度用它独特的古典风韵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历经百年,旗袍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传递着东方女性所特有的美感。当下,旗袍追随着时代的风尚,在古典与潮流之间寻求平衡,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共鸣,演绎着自己的时尚。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一种服装款式本身,它的风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设计与西方时尚美学理念相互融合、取舍创新的一次成功试验。它所体现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统一,对我们今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推广,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旗袍1929年被国民政府定为“国服”
  • 好莱坞黄金时代女星旗袍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