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我们还能做朋友吗?

时间:2015-04-07 09:56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徐俊霞 点击: 载入中...

青春

 

    1年少时的懵懂


    若干年前,因父母工作调动的关系,我转学进了一所乡镇小学读五年级。新班级是一个五六十人的大集体,班上的同学大多比我大一两岁,甚至四五岁,和我同龄的同学并不多。因为我性格开朗、活泼,大家都很喜欢我,喊我“开心果”.


    同学间打打闹闹,没轻没重,那些五大三粗的男生也丝毫不知道让着女生。坐在我前排的一个男生就经常欺负邻桌的女生,偷女生书包里的干粮,霸占女生的位置,还挥起拳头打那女生。那女生不敢告诉老师,总是偷偷地趴在桌子上小声地哭泣。这些我全都看在眼里,心里早就鸣不平。有一天,班主任召集我在内的几个同学开会,说要选举班干部,提名人中便有坐在我前排的那个男生。我一听就站起身反对:“打女生的男生也配当班长?”班主任错愕地望着我。那个男生也在场,当即明白我在说他,躲在老师身后一个劲地冲我打手势求饶。我却只是狠狠地瞪他一眼作回应。


    没想到,我那一次的仗义执言,竟意外得到两个好朋友:那个挨打的女生和那个打人的男生--他叫杨子明。


    杨子明长得不帅,有些清瘦、黝黑,身上的衣服总是长短不一,学习成绩也一般,但他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男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笛子吹得也棒,还会唱京剧《苏三起解》。课间休息时,他总是卖弄他的才艺。而我除了学习成绩好,没有什么特长,每次见他卖弄,我便暗地里羡慕。


    其实我和杨子明私下里的交流并不多,因为那时男女同学间还有些避忌,出了校门甚至都会装作谁也不认识谁。所以那时我最不喜欢放假,因为放假时就会有很长时间见不到杨子明。偶尔在赶集时遇上,我便有掩饰不住的欢喜,他显然也一样。


    但在一个下雪天,因为我驾驭不了爸爸的大单车,在上学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刚好杨子明和几个男同学路过看到,他们竟大声笑着,冲我吹着口哨,仰长而去。杨子明的口哨显得格外刺耳。那以后,我又开始不怎么理会杨子明了。他在教室里卖弄才艺时,我连头都不抬了。连续几次考试,我都获了奖、拿了名次,上台领奖时,杨子明的目光追随着我,我也不理。


    转眼间,我们就升入初中。我和杨子明越来越生疏了,我依旧拿他当隐形人,杨子明对我无计可施。但班干部选举时,我还是会把公正的一票投给杨子明。收到他感激的目光,我依旧装作无动于衷,只是感觉心里有些萌动。


    2分别后的思念


    初二那年,杨子明突然退学了。原本只听同学们说杨子明好多天没返校了,我还没当回事,但从老师那里得到他退学的确切消息后,我竟颇为失落。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退学能去做什么?我突然有想要关心他的冲动,可我却见不到他了。


    直到寒假期间,我才发现杨子明跟着一支装修队在临街的商铺里干活,混在一群身强力壮的男人中间,杨子明的身板明显太单薄了。暑假期间,我又遇杨子明骑着单车在集市上卖冰棍,走到我面前,他竟然不吆喝了。初三的学习越来越紧张,我和杨子明碰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他好像离开了家乡,去了哪里我却一无所知,也不敢去打听。紧张的备考期间,我写了很多诗,都是写给杨子明的。


    中考后,我读了高中。高中三年,我没有正眼瞧过班上的男生,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杨子明。那年月,好多休学的同学都会早早地订婚,我甚至心惊肉跳地想过,杨子明会不会已和别的女孩订婚了,或者他突然带了一个女朋友回家。


    高三那年寒假,我在老家的集市上正给开店的母亲帮忙,杨子明高大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和一个男生站在马路中央聊天。看到他西装革履的样子,俨然不再是那个衣衫不整的少年。我低头看着自己身上肥肥大大的校服,不由自卑起来,悄悄转过身,躲开了。


    那几天,我吃不好睡不好,母亲以为我生病了。这时,有位女同学送来一封杨子明的信,他写了整整一页信纸,但除了他留给我的地址,我只记住了其中的一句:爱一个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句话是那样费解,任我想破头也想不明白。


    而此时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我告诉自己,再拼一段日子,等我考上大学,才有资格去正式面对这份爱情。


    18岁那年9月,我如愿考到中原一所大学读喜欢的专业。大一下半年,我静下心来铺开信纸,写下了有生以来第一封给杨子明的书信。等待回信的日子,我的心里忐忑不安,他收到了吗?他会回信吗?他会不会有女朋友了?我清楚地记得他比我大四岁的。


    一周后,我收到了杨子明的回信,整整三页信纸。他的字不减当年的风采,龙飞凤舞,刚劲有力。杨子明讲述了自己多年的奋斗经历,倾诉了他对我的思念……看似没有章法的信,却字字句句发自肺腑。


    我喜极而泣,原来这么多年,并不是我一个人执着于这份感情,他的想念和我一样多。


    3心与心的距离


    了解到我学新闻专业,将来会到传媒工作,在北京工作的杨子明搜罗了市面上发行的各家报纸寄给我。有时候,杨子明还给我打电话。那时候我和杨子明都没有手机,连传呼机都没有,我只有他单位的电话,他也只有我宿舍楼下的电话。电话里的杨子明开朗大气,和年少时的青涩不可同日而语。


    在一个“五一”前夕,他兴冲冲地打电话给我:“你来北京玩吧,我去车站接你。”我没有丝毫犹豫:“好!你也放假吗?”他说:“你来吧,大不了我请几天假。”


    4月30日中午,我和班上一个女生搭伴坐火车去北京,抵达北京西站时,已经是深夜时分。我们站在车站广场上等了半天,也不见接站的人。同学慌里慌张地翻找着硬币,去打电话。打了半天,她的朋友和杨子明的电话都没人接。我突然想起,我们已经整整六年没见过面,连张照片都没见过,他会不会认不出我了?!


    北京的夜晚颇有些冷,我背着牛仔背包四下张望,杨子明终于风风火火地从远处跑来。到我面前,他突兀地来了一句:“你怎么瘦了?”我扑哧笑了,多年不见,这就是他见我的开场白。和杨子明一起来接站的赵哥笑着说:“杨子明刚在北京西站到处耍流氓呢,他见到一个女孩就抓着人家看脸,再跟人家说‘对不起,认错了'.”


    乘出租车回到杨子明的公司,已经是凌晨1点。他目前和赵哥一起搞一家玻璃装饰公司,公司不大,办公室同时也是宿舍。杨子明说他出来前已部署好了的,让一个女同事秀秀帮忙在办公室等电话,他和赵哥去车站接我,也不知是不是秀秀刚好走开了,所以没接到我的电话。


    已卸下等待的焦虑,久别重逢的我们都有些兴奋,赵哥和秀秀去休息了,杨子明带我和同学到另一间办公室继续聊天。当着我同学的面,我们没有丁点拘束,杨子明把我们从小到大的故事交代了个底朝天,我那位女同学听得热泪盈眶。


    第二天一早,同学被她的朋友接走。我在杨子明的公司休整了一天。晚上吃过晚饭,赵哥善解人意地说:“你俩出去散散步吧!”秀秀有些不高兴:“碗筷还没收拾呢!”这个女孩对我有些莫名其妙的敌意。我赶紧说:“不急,我先去洗碗。”杨子明阻拦道:“走吧,回来再收拾。”


    沿着护城河并肩散步的时候,杨子明突然说“得到一个人的信任不容易”.我凝望着这个高我一头的大男孩,仿佛明白了他的心思,但又有些不明白。


    那两天,杨子明借了相机陪我游览朝阳区附近的景点,我不无遗憾地发现,我和杨子明玩不到一起。比如在故宫,我逛得兴致勃勃,他却批判道:“这有什么看的,破破烂烂的,不如重新装修一下。”我说:“这些古建筑越古老越陈旧,才越有历史的厚重感。”谈到他没有一技之长,只会跑跑业务,我劝他再去进修,以后才好应对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但杨子明认为,“社会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不用刻意去学习。杨子明希望我大学毕业后能来帮他一把,我却有自己的另一番追求和抱负。


    就这样,玩了三天,我决定提前结束假期打道回府。看得出,杨子明竟有点如释重负。他替我买了火车票,送我到车站。回校后,我和杨子明很长时间没有联系。我预感到自己将要失去他,将要失去这份心心相念多年的感情。


    4多年后的领悟


    果然,等我平复心情再给杨子明写信时,杨子明的回信开始以兄妹相称,全没了往昔的热情和积极性。


    我拨通他的电话,他说的更多的是劝我好好学习,一定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大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收到杨子明的来信,他在信中告诉我,他订婚了,而他的未婚妻,我肯定认识。我脑海里闪过秀秀的身影。其实在北京时,秀秀对杨子明的心思,任我再迟钝,也感觉得出来。


    我顿时有些颓然无力,从此与杨子明的联系日渐稀少。


    大学毕业时,我又写过一封信给杨子明,跟他讲了自己对未来的一些打算。杨子明的回信却是秀秀写的,言辞之中透着客气与生疏。我知道我和杨子明以后再也不能联系了,只要对方的爱人接受不了,我们就无法做一辈子的朋友。


    若干年后,我也已结婚。《山楂树之恋》在各大影院上映的时候,我和先生携手去看,随着故事的缓缓展开,我一直在默默地流泪,先生轻轻地拥紧我。我突然顿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山楂树之恋”,杨子明就是我的“山楂树之恋”.我应该感谢杨子明,感谢那段陪我走过青春年少岁月的感情。正因为初恋的美好,我才更能领悟爱情的真谛。正因为杨子明的离去,我才在后来的岁月里遇到了身边这个相守一生的人,谁能说这样的结局不是完美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