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全国首个“男德班”在京开班,与“女德班”遍地开花的火爆不同,“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的“男德班”自始至终却响应寥寥,仅有两个学员主动报名。(10月8日《北京青年报》)
“女德班”火爆,“男德班”冷清,这种反差并不能说明“女德班”很有市场需求,而“男德班”大可不必举办。实际上,以“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为宗旨的“男德班”,完全可以有,它可帮助一些男性提高自我修养,运用智慧维系好情感、经营好家庭,化解因过分强调自我而导致的家庭矛盾。
首先必须看到,这个“男德班”与各色“女德班”不可相提并论。那些“女德班”,或重弹“三从四德”的陈腐老调,或提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所谓道德规范,或教育女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总之它维护的是男权,宣扬的是男尊女卑,甚至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间接伤害。
而全国首个“男德班”,却旨在培养新时代的“中国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主要授课内容有“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汉气概’的伤害”“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家庭暴力成因及干预”“婴幼儿护理技术”“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艺术”等。
在如何维系夫妻情感、经营婚姻与家庭、养儿育女方面,社会机构与妇联等部门针对女性进行的心理咨询与培训往往较多,而针对男性的这些活动往往阙如,这让不少男性在婚姻与家庭问题上缺乏交流、反省、提高的机会。事实上,两性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养儿育女问题,从来就不光是女人的问题,不能总是从女性身上找原因、寻出路。
从现实看,一些男性虽然事业有成,仕途亨通,但离“好儿子”“好伴侣”“好父亲”却很远。仅拿养育孩子来说,卫计委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父亲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儿童日常生活的只占7.5%,共同教育的只占11.7%.
社会性别结构和性别分工的改变,需要男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不妨从“男德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