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缘何热播热销

时间:2016-02-26 08:01来源:大西北网-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四年前,《甄嬛传》因考究的细节、复古的台词、曲折的故事、精致的画面曾引发收视热潮。四年后,同一个团队创作的《芈月传》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只不过,这一次导演郑晓龙有意弃甄嬛而去,决意在先秦这一宏大的历史空间中对古装剧进行新的美学阐释。


    从《甄嬛传》到《芈月传》,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但共同推高了中国古装电视剧的制作水准与美学品位。穿过浅吟低唱的“小时代”,摆脱嬉戏打闹的“低幼病”,《芈月传》成为了现象级作品,它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创造了十年以来电视剧播出的收视奇迹,还成功走向了世界舞台。


    古装剧的成长与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包含了艺术家们的艰辛探索与执着追求。日前,由光明日报文艺部主办的《芈月传》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以《芈月传》为例,探讨了古装剧热播热销的原因和成长中的诸多困惑。


    古装剧也要有正确的历史观


    近年来,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古装题材电视剧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过于注重观赏性,忽略了对价值观的引导和对思想性的开掘。一些古装剧要么用儿女情长的小情感取代家国情怀的大胸怀;要么以架空、戏说、穿越为卖点,脱离历史真实,肆意解构历史,甚至颠覆历史;要么让权力和欲望充斥在作品之中,着重表现阴谋算计、宫廷斗争、血腥暴力等阴暗面。在这种历史观存在偏差的剧作浸淫之下,观众对历史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走入了误区。有一些人甚至误将“历史”当作权谋的代名词,任何美好、纯洁、善良、积极的特质都被视为假象,看成一种粉饰。


    对此,拍摄了《甄嬛传》《芈月传》的郑晓龙十分困惑,他甚至感叹“如果不能扭转大家对于古装剧错误的价值取向,今后的古装剧创作会陷入混乱”.


    以《芈月传》为例,有些人总觉得只有把芈月塑造成形象不堪的负面人物才是真实的、正确的。可在郑晓龙看来,创作更应还原的是大历史的真实。芈月在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过程中无疑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人物,她胸怀家国大义、坚持国家统一、推动改革、坚持法治,她在历史上的作为即便今天看来,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这就给创作指明了方向--要从推动历史进步的角度来塑造芈月这个人物。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宫廷内部的勾心斗角只是一个阴暗的角落,而更多的是生产进步、科学发明、文化创造等积极向上、激情澎湃的正面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芈月传》历史顾问王子今一针见血地指出,《芈月传》准确把握了历史大趋势,在大体忠实再现史实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合理想象,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表现得十分到位。这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和历史基本进程的艺术再创作值得肯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对此十分赞同。在他看来,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核心在于“剧”,而非“史”.严格考证历史细节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文艺家可以而且应该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


    《北京晨报》文娱部主任郁晓东进一步指出,如果过多地纠缠历史细节,那么电视剧就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家洲表示认同:作为一部古装传奇剧,《芈月传》不是历史教科书,而是文艺作品。所以,包括历史学从业者在内的每一位观众都应该尊重艺术家再创作的自由空间。


    “从定位来看,《芈月传》应归在古装传奇剧之列。”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指出,剧中关于芈月的情感经历、人生磨难等内容有很多是虚构的。但是,芈月历史上确有其人,剧中不少情节与历史记载也相符,如秦王嬴驷车裂商鞅、南后郑袖陷害魏美人致其被割去鼻子、张仪舌战群臣、秦武王嬴荡举鼎而死、蔺相如完璧归赵等。因此,作为古装传奇剧,该剧既能依据一定的史实进行讲述,又能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与创造,很好地做到了虚实结合。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认为,《芈月传》在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历史题材电视剧,首先要做到历史真实。这种真实不仅要求历史事实真实,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大的历史背景、历史趋势和历史精神。单说国家观和民族观,《芈月传》强调‘主张统一、反对分裂’的价值观念,并运用很多历史材料去捕捉主人公思想性格的基本特点以及命运的大致走向,将其置于政治风暴和历史漩涡的中心去刻画,既具有可看性,又具有思想性,实属难能可贵。”丁振海说。


    精雕细琢方能成就艺术精品


    拍历史剧绝不是纸上谈兵。从书简上的白纸黑字,到荧屏上的一帧一画,《芈月传》在历史传奇的艺术呈现上都下了“血本”.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张育华所言,置身于消费文化时代,《芈月传》显得有些另类。该剧集热血与悲悯于一身,借历史虚构叙事高扬人性的恢宏,以特立独行的文化姿态,表达对低吟浅唱流行美学和阴险诡诈历史观念的不肯迁就。创作者怀着历史必须向前的价值情怀与执拗信念,让沉睡于久远年代的人性品质走出史书记载,让血性、温暖、情义、慷慨等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闪光点得以重见天日。


    “为了呈现出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风貌特征,我们转场各地拍摄,从内蒙古草原到河北涿州,从北京园博园到浙江象山和横店,拍摄器材用的是4K电影技术设备。”据《芈月传》制片人曹平介绍,剧组花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的时间分别是5个月和9个月,从剧本创作到制作完成共耗时三年多。


    长时间的雕琢打磨,让这部时空跨度宏阔的电视剧呈现出相当高的美学水准。“当浩瀚而深邃的夜空中流星划过,霸星即将出世,我看到了具有史诗气度的大手笔。”张育华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观看该剧后的震撼。而在历史感的呈现上,《芈月传》也下足了功夫。无论是人物服饰、器皿、药品等器物,还是对白中对《诗经》《山海经》等典籍的运用,无不刻画出先秦时期独有的古风古韵。加之战国纷争,群雄并起,时代背景得到了有力凸显--如此塑造出的人物群像,自然拥有令人信服的魅力。


    “这部剧对人物的刻画不是脸谱化的,而是体现出人性的复杂,而人性的复杂又导致了命运的复杂。”仲呈祥认为,《芈月传》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复杂的历史漩涡与内外矛盾的交织中,人物终于在淬炼中浴火重生,让真与善得以呈现。


    所有人物中,对主人公芈月的塑造自然是重中之重。由于系《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许多观众也由“芈月”联想到了曾风靡一时的“甄嬛”,并习惯性地将二者加以对比:芈月是否显得过于高大完美?


    面对争议,仲呈祥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芈月承载了诸如自强不息、忍辱负重等许多传统美德,但如此女强人,同时又有情有义,有悲悯之心,其现代反思的意味和现实主义的精神反而更加浓厚。”张育华对此非常认同,她说:“相比于用冷色调勾勒人性异化的《甄嬛传》,《芈月传》更多颂扬的是血性与情义、慷慨与悲壮以及一诺千金和远见卓识--这些都是跟小时代格格不入的伟大品质。”


    伟大的时代必然呼唤伟大的作品。不少专家认为,从后宫斗法走向江山大业,从儿女情长走向家国情怀,郑晓龙的视野更大了,格局也变得更开阔,这正是对自我的超越。


    本雅明曾说:“小说并不是因为展现了别人的命运而有意义,而是因为陌生人命运燃烧的火焰给我们提供了从自身命运中汲取不到的热量。”在丁振海的眼中,《芈月传》在美学价值导向上所传递出的“真善美”和那股于风暴中突围而出的正能量,足以在这个严寒的冬天温暖所有观众的内心。


    有传播力才有影响力


    谈起《芈月传》在产业上的影响力时,影视产业研究专家李星文列举了一系列数据。50个城市平均收视率数据统计显示:上海东方卫视是2.867%,北京卫视是2.809%,两台相加总和是5.676%,超过了2015年四星连播时任何一部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是整个2015年传播到达率最高的一部剧。在网络播出方面,《芈月传》首轮播出结束时,网络点播总量为210亿次,首轮播出结束两周后,每天仍以七八千万次的点击量持续增长,超过了去年的《花千骨》《武媚娘传奇》。


    当前不少电视剧的收视率不理想,电视台的影响力也在下降,但《芈月传》在收视上的极大成功,让李星文看到无论电视剧还是电视台,前景仍比较光明。“关键是电视剧能否真正把握大众的趣味,就像《芈月传》一样,真正把作品的质量提上去才是王道。”李星文说。


    此次电视剧《芈月传》传播上的成功,除了源于作品的高品质,也得益于线上线下的同步播出,开创了台网联动、互利共赢的良性模式,其中新媒体营销模式的成功尝试,更为电视剧行业指引了新的方向。在《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看来,《芈月传》的火热除了剧作本身的因素外,利用网络进行推广营销也有很大的作用。刘玉琴说,中国有6亿多网民,他们大都习惯从网上观赏艺术作品。在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方面,《芈月传》进行了大胆尝试。《芈月传》的创作生产由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与互联网企业联手,宣发阶段,视频网站巧妙地进行线上造势和推动,通过新颖的互动和精准的营销设计,开创了立体式营销模式,这对于未来的电视剧产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探索。


    过硬的艺术品质为剧作的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版权为例,《芈月传》单集版权超过千万元,该剧内地共进行了四轮发行,海外发行也非常顺畅,几乎买过《甄嬛传》的海外播出机构都购买了《芈月传》。目前,美国电视台已经开播《芈月传》,随后新加坡、马来西亚也会播出。该剧在内地二轮播出后还将在台湾、香港等地播出。从《甄嬛传》到《芈月传》,同一个创作团队打造的两部古装剧,“走出去”的步伐稳健而有力,不仅标志着国产电视剧“出海”速度的加快,也为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网络文学创作的“借鉴”必须有边界
  • 郑晓龙:国剧“走出去”不能卖“白菜价”
  • 太子妃投射女性的焦虑
  • 郑晓龙:我不会去追逐热门IP,希望做出新东西
  • 生僻字勾起多少文化记忆
  • “芈月”能否突破“甄嬛”格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