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息时报》报道,去年年底,刚工作两年的阿聪经常出冷汗、睡眠质量差,又尿频,研究生学历的他竟然相信贴吧的“神医”,打“飞的”从外地来广州治疗,结果“大师”给他喝了三杯矿泉水,骗了他3.5万元。
民众患病,在网上盲目寻找“神医”,结果不但没有治好病,反而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延误治疗。近年来,这样的案件屡有发生,令人心惊不已。
包括高学历者在内的大多数人之所以落入网上“神医”圈套,应当说与其自身缺乏医学知识固然。但即便在意识到其存在风险后,碍于“跑了多家医院之后,不仅病没有治好,而且连诊断都没搞清”,被迫转向网络病急乱投医,也暴露了不少患者现实求医困境。
此外,目前互联网上的医疗信息的确极具迷惑性。无论是因为平台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利益瓜葛,还是平台自身疏于管理,放任了不实信息的外流,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渠道,相关互联网企业难辞其咎。一面是病急乱投医,一面是网络“神医”守株待兔,这样的骗局有了天然的生存空间。
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首先,必须强化大众医学教育,提高大众的医学知识,对“神医”骗子具有基本的辨识能力,不再轻易上当受骗。
其次,净化医疗环境,增进医患互信,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及时通过正规的医疗渠道获得帮助。
最后,强化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倒逼他们负起内容监管责任,及时清除虚假的医疗信息,并向有关部门举报、提供发布虚假医疗信息的线索,以便尽早惩处违法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