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把日常生活中随时需要的、治疗小病小痛的药称为“小药”.别看它们名叫“小药”,作用可是真不小。而各大医院的自制药剂,更是“小药”队伍中的主力军。日前,本报的微信公众号就推出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北京各大医院的自制“神药”,便宜还管用!你知道几个?》读了这篇文章,相信许多北京市民都会会心一笑,且发自内心地感慨:这样的亲民药多多益善!
它们的名字,相信北京市民甚至全国各地群众都不陌生。北京中医医院的红纱条在皮肤溃疡界可是个 “明星”.北京中医医院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时就带上了红纱条,使许多伤口溃烂感染的伤员避免了截肢的厄运。北京协和医院的精心硅霜,手脚容易裂口的人在冬季绝对离不开。北京医院的标婷维生素E乳,办公室桌面上几乎每桌一瓶,8块多钱的价格,比好多几百元的大牌效果不差,据说还有化妆过度的明星专门用它治过敏。更不用说儿研所的肤乐霜、儿童医院的清解合剂,在妈妈群体里绝对是鼎鼎大名。还有珍珠烫伤膏、复方黄连膏、痔疮洗剂、妇科痛经丸、跌打万应膏等等,这些药,在体有微恙之时,能够起到大作用。没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大可关注本报的微信公众号,找到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药几乎见不到任何广告推广,却享有如此之高的美誉度、受到市民欢迎,纯粹是出于它们的亲民特性。说它们亲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用方便,家中常备,有了小病小痛随时使用,不必再跑医院。二是它们价格低廉,是实实在在的良心药。
好些医院制剂,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而且其中不少医院制剂都享有“价格便宜疗效好”的美名。可想而知,各大医院每天接待大量患者,有非常丰富的临床资料。特别是各个专科医院,专门针对某一类病患群体的治疗,掌握独特的一手数据。因此,这样的小药针对性强、疗效好,“小药方治大病”也就不奇怪。另外,医院制剂大多是自产自销,且大部分是在实验室或是药剂科室配制完成,没有过多中间环节,因此制剂价格低廉。
但是,现在这些亲民的医院制剂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因为即使是经过国家审批准许生产的自制药剂,也只能在医院内部使用,不得上市销售,因此,这些药品一般产量很小,且只针对医院患者的特点进行研发销售。同时,因其疗效好、价格低,有的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所以,这些药品的供给大多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就北京各大医院的自制药来说,北京患者一般需要到本院去购药,而外地患者购药就非常不方便。因此,一些“代购”便应运而生。而医院大多并未委托个人和网站进行自制药的销售,所以,网络代购一般并没有品质保证,患者买到的是不是真药也不便验证。同时,医院也有自己的苦衷。随着成本的上升和价格的受限,医院制剂的利润不断减少,有些自制药,已经不能保持原有的高品质了。一边是患者“一药难求”,一边是自制药剂“难以为继”,这样的“怪现状”,急需得到解决。
如何让一些真正的好药、老百姓信赖的自制药继续传承下去?也许需要相关部门做更深入的梳理。但群众需要的“亲民药”不应该消失。一方面加强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加强规范,另一方面,适当给予政策扶植。这两方面相结合,也许能让亲民药品有更多亲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