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圣容寺:玄奘大师落冠成石的美丽传奇

时间:2011-12-28 08:24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一角

玄奘法师

塔身

  永昌县是古番禾县,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颈,在闪烁着璀璨光辉的汉唐时代,这里就曾盛开着中西文化交融的灿烂花朵。岁月沧桑,累经变迁,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厚的文化精粹,随着历史的步履跨入了21世纪。

  在专家学者们拨开了历史的尘封之后,我们领略到了这座古寺院以及这里昔日佛教文化的辉煌。

  始建于北周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武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理环节。东来中国传播佛法和中国西去印度取经的僧人,必须经过这一条漫长的走廊形道路。永昌县,则是这条道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点。

  1979年5月,某部队医院在修建家属宿舍时,从武威县城东北角的老城墙下挖出了一块上部残缺的巨大石碑。这块险遭遗弃的石碑,两年后被一位当地文化人发现和推荐,运到了武威市的文物部门。专家仔细认读后,确定这是一块唐代石碑,记载的是凉州番禾御山瑞像寺自建成到唐代天宝元年的历史。文物专家把它命名为《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碑。根据碑文考证,凉州番禾御山瑞像寺就在现在的永昌县御山峡。

  今圣容寺遗址御山峡里,还保存有齐家文化遗址、高昌王纽林的墓葬、一段保存完好的汉明长城。明长城烽燧突起,气势磅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的附近,金川西村修建学校时,还发现了大量的夹砂红陶片等新石器时期文物。

  专家研究发现,唐代高僧道宣撰写的《续高僧传》,也记录了永昌石佛瑞像出现和圣容寺名称演变的明确纪年:石佛瑞像凿制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也就是公元520年;以石佛瑞像命名的瑞像寺———也就是圣容寺的前身———建成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即公元561年。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凉州御山番禾县圣容寺”的准确位置被多方记载确定了下来,圣容寺就是瑞像寺。寺院依山面河,坐北朝南,建在御山峡谷中部北岸向阳的台地上。

  失踪的佛首

  1973年6月,甘肃省永昌县文化馆馆长黄兴玉来到了龙首山脉里的御山峡谷普查文物(龙首山,是河西走廊北侧的天然屏障,因为拥有亚洲储藏量最大的镍矿而闻名中外。它与南面的祁连山遥遥相对,构成了河西走廊中部的南北两壁)。

  对永昌县文物遗迹了如指掌的黄兴玉馆长,在御山峡谷一家农户的牛圈墙角里,意外地有了令他惊喜不已的发现———一尊大佛头。“我和文化馆同事到御山普查文物。当时这里已经是农庄和农田了。旧大寺遗存的石头大都被邻近的农民修了牛圈、灰圈(厕所),还有的散落在遗址旁边。我们在牛圈的墙角里发现了这尊大佛头,它被镶在一个拐角里。这是难得的宝贝啊。我们赶快找了撬杠从墙里撬出了佛头,雇了生产队的架子车,拉到了文化馆。”黄兴玉说。经考古专家鉴定,黄兴玉在牛圈墙上发现的这尊佛首是北魏时期造像,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几乎在同一时期,距离永昌县700公里的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也在寻找“凉州御山番禾县圣容寺”的确切地址。因为这个地址涉及到莫高窟第61、72、98、203、231、237、300、323等八个洞窟中的壁画内容。这些相同的壁画题材描绘的都是为番禾县圣容寺一座无头石佛瑞像安置佛首的传奇故事(番禾县就是现在的永昌县,当时隶属于凉州,即今天的武威市)。

  唐三藏歇住圣容寺

  在现存有关圣容寺的许多传说故事中,唐代大法师玄奘的影子几乎随处可见。

  据圣容寺碑记载“贞观十年三藏法师从天竺来去……”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三藏玄奘从天竺(印度)国取到真经,取道丝绸之路北返至河西番禾(永昌)县。头天晚上,玄奘师徒几个留宿在县西水泉驿。一大早,师徒几个沿着长城旁的大泉、月牙湖来到感通寺(即圣容寺)上游泉溪。这里泉眼众多,香草满浒,是旅人歇脚的好地方。玄奘师徒在水边稍歇,用晶亮的溪水净了脸,抬眼就能看到感通寺的灰瓦红墙。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