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烙马印"传承草原文化

时间:2013-04-02 16:18来源:中新网 作者:唐玉盖尼满 点击: 载入中...


  图为才加甫与同伴们一起制服“生个子马”,准备给小马烙印记。 盖尼满 摄


  中新网和静4月1日电 (唐玉盖尼满)“好马是驯出来的”,每年4月,在广袤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都上演一出别开生面的马文化——烙马印。4月1日,新疆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举行“烙马印”仪式,记者走进草原腹地,亲眼目睹了这场草原盛会。


  “小马长到两三岁时,牧民们就要开始驯服它们。这些小马从一出生就无拘无束,被称为‘生个子’马。”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额勒再特乌鲁村才加甫告诉记者:“我们牧民给马驹烙马印前,要在指定的草场燃起篝火,挑一名德高望众、骑技精湛、烙技娴熟,通晓马性的牧人给马匹烙印记。烙印的时候要先把一匹小公马套住,双手揪住马耳朵,将马绊倒在地,然后用烧红的铁印子在马左后腿上烙上印迹。也算是代表马儿已经成年了,为马儿举办的一场成年礼。”


  烙马印,蒙古语称“塔穆嘎”,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给马打印记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氏族社会,为了便于区别自己宗族、氏族、部落以及个人家庭的牲畜,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牧人们用烧红的印子在牛、马、骆驼等身上烙上印记。有了这种印记,牲畜就不会混杂难分,若遇风雪灾害等,也可凭印记找回走散的牲畜。平时牧民十分珍惜铁印子,在印把儿系上哈达,放在蒙古包哈纳顶上。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烙马印先要把马套住,这种博弈对决显示了草原上男人的力量和睿智。


  据了解,打马印的马,都是末被驯服的马,烈性十足。打印时,众骑手个个横杆立马,把马群团团围住,顿时人呼马嘶,蹄声雷动,场面异常壮观。套住马后,摔跤高手们便立刻迎上前,在小马前蹄落地的瞬间迅速抓住马的两只耳朵,将马头向后扭曲,同时下绊,将小马最终摔倒在地面上。被制服的小马被按在地上等待着被烧红的烙铁烙上终身的烙印。烙完马印,还要剪马尾,表明马已进入成年。


  来自浙江金华的游客张晓东说:“很幸运很看到这么精彩的民俗文化节目,场面太壮观了。”


  据了解,每当烙马印时节,牧人们便把马群圈到一起,闻讯赶来的青年居多,可自由参加。他们把烙马印视为欢乐的节日,年轻的姑娘也结伴前来,既可以分享套马、烙马印、驯马的欢乐,也可以借机选择自己的如意郎君。


  烙马印的工作量很大,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场面壮观,进而成为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牧人们心目中的一场盛会。目前,烙马印已成为和静县的重要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在一年一度的草原文化节上进行表演,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泉源丰富”,位于和静县西北,伊犁谷底东南,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500米,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探访新疆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弘扬蒙古族游牧文化
  • 新疆农民捐115件春秋战国文物
  • 一个特丰人的喀纳斯之旅
  • 纪晓岚笔下的新疆风物
  • 十万知识青年在天山南北茁壮成长
  • 新疆发现独特鹿石 有利于欧亚草原经济演变研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