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敦煌人”的“敦煌梦”

时间:2013-07-01 15:33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6月26日,“追寻中国梦——中国美协采风创作基层行”一行来到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常书鸿雕像旁,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一见面,就拉起了“家常” ,聊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时,第一个星期总有人会拉肚子,闲暇时到庙里看电影的往事。“虽然已经来莫高窟几次,但每次来还是带着朝圣的心情。 ”刘大为说,“如果没有对事业的挚爱,对民族的责任,是不可能几十年坚守在这里,守护中华文化宝库的。 ”
 
  敦煌莫高窟的当代守护者樊锦诗,从大学实习来到莫高窟后,就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需要克服生活上的诸多不便,现已年过七旬的她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里天大的好就是有莫高窟,可我们这个‘山沟里的单位' ,很多人面临着找不到对象,夫妻两地分居,孩子受教育难等问题。困难虽然有,但研究院里的研究人员还是传承着常书鸿等老一代敦煌守护者的精神,几代人坚持不懈对包括壁画在内的莫高窟文化瑰宝进行临摹、创作、研究。 ”对于现在的樊锦诗而言,她的心愿就是对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起码不能往后退” 。
 
  参观莫高窟的精美壁画,是参加“追寻中国梦——中国美协采风创作基层行”美术家此行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他们中的很多人大多临摹过莫高窟的壁画,并对数十年坚守在这里临摹壁画的美术家充满敬意。在开凿于西魏时期的莫高窟285窟里,他们偶遇长期整窟临摹壁画的美术家吴荣鉴。从20岁来到敦煌,一待就是30多年,在这过程中,吴荣鉴也曾动摇过,可一想到离开总还是舍不得。吴荣鉴对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在窟里临摹壁画一天往往临十二三个小时,现在为了保护壁画,一天也会临上五个小时。而一个窟的壁画完整临摹下来往往需要三年,甚至更长。 ”长期的超负荷临摹,让视力良好的吴荣鉴现在工作时要把近视镜与老花镜交替使用。尽管这样,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吴荣鉴还是在坚持临摹壁画,并希望可以一直继续下去。而当下,他的“头等大事”就是抓紧时间完成285窟整窟壁画临摹,参加几年后在美国举办的敦煌绘画展。
 
  与吴荣鉴类似,罗月明、王思朦来到敦煌时也是20岁出头。不同的是,他们是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青年。2010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本科毕业后,他们没有像大多数的同学一样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了敦煌,并打算长期待下去。结伴而行的两人,如今已经结为夫妻,王思朦说:“这里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我希望一直可以在这里临摹壁画,将延续了千年的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而对罗月明来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从莫高窟中搜寻灵感,继续完善他的毕业创作。
 
  从常书鸿到段文杰,一代又一代的敦煌守护者,因痴迷莫高窟的石窟艺术而将其一生奉献于此。如今,樊锦诗、吴荣鉴、罗月明、王思朦,三代敦煌人延续着前辈的“敦煌梦” 。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第一次修壁画手抖得无法下手
  • 樊锦诗对话王志谈敦煌文保:用高科技提供个性体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