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抗战时曾在刺刀的威胁下辗转多地(2)

时间:2014-05-06 08:3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文元 点击: 载入中...


  一个多月后,60多岁的徐森玉先生竟亲自闯过沦陷区辗转来到天津找到了沈仲章。他们决定让沈仲章负责将这批宝物秘密运到香港。这样,沈仲章又偷偷回到北平,将这批简里面用木箱外面用铁皮箱装成两大箱,委托一家瑞士商行托运箱子,当时盘查得非常严格,而这家商行后台硬,一般不受检查,相对稳妥些。


  由于路途遥远且十分危险,加上日本人经常盘查往来船只,为确保安全,他们又将东西从瑞士商行取出来随身保管。在清华大学工作人员和许多群众的帮助下,摸索日本人盘查的时间规律、寻找机会上船。最后成功避开日本人检查,安全上船。谁知,上了轮船,波折又起,船到青岛后,要临时装运另外一批货物,便临时停靠十几个小时。见此情景,沈仲章便下船寻找在青岛的其他教授,顺便给长沙发电报,告知木简已南下请派人到香港接收。谁知电报发完,赶到码头时,托运汉简的轮船已经开走了。


  情况异常危急,沈仲章当机立断给船长汤麦斯发电报,请他帮忙把箱子交给船上的吴景祯先生,让吴先生到香港后交给香港大学校长蒋梦麟。而沈仲章则又在青岛停留数天,最后身无分文的他在一位宁波买办的帮助下乘船回到上海,后辗转前往香港。


  涉事地点:香港,美国国会图书馆,台湾


  当事人员:蒋梦麟、傅斯年、许地山、胡适


 

汉简尘封美国25年

 


  来到香港后,沈仲章才知道,汤麦斯船长和吴景祯先生都是十分讲信用的人,他们将装居延汉简的大铁箱,交到了香港大学校长蒋梦麟手中,蒋先生决定暂时存放在香港大学图书馆。


  有人回忆说,汉简运到香港后,大家还是小心万分。为汉简的事情,徐森玉特地从香港给远在长沙的傅斯年发了一封电报:“本简已全运港。拟用公(傅斯年)及仲章、鸿宝三人名义存香港大学。务希电允。拍照影印亦拟进行,并盼指示。回电由许地山转。”


  这是1938年的事情了。由于当时情况特殊,他们同当时在香港大学的蒋梦麟校长、许地山教授等人协商后,决定将汉简存入香港大学保管,具体指派沈仲章负责整理和照相,准备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制版印刷,予以出版,可惜后来书版皆毁。


  1940年6月战火向香港逼近,汉简的去向再一次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热点。最初,徐森玉向傅斯年建议将汉简从香港运往昆明,人们立即开始安排船只。徐森玉在香港与中航公司交涉船位,却一直没有结果,因为从香港到昆明必须绕道越南,为了安全又有人建议改运到菲律宾马尼拉。


  这时,胡适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香港的叶恭绰先生两度致电胡适,希望能安排汉简存放美国。7月12日,徐森玉又另外给胡适写信,详细说明居延汉简的颠沛流离过程。


  胡适接信后非常感叹,他于7月31日复信叶恭绰和徐森玉,在感叹沈仲章在时事艰难的情况下,做出巨大牺牲,同时自责有负“典守”之责,最后他在信中表示,“适当谨慎担负,务求安全无危险,请诸兄放心。”


  1940年8月4日,汉简由香港启运,10月中旬顺利运到美国华盛顿中国大使馆。10月30日,胡适曾给叶恭绰和徐森玉一信,报告汉简抵达及转交国会图书馆善本暂时保管的情况。


  25年后,经台湾当局与美方接洽居延汉简于1965年11月原封未动地运回台湾,至今保存完好。


 

扑朔迷离的“守护神”

 


  在居延汉简的抢救过程中,有一个人的面目始终扑朔迷离,他就是沈仲章。这个人的身世、经历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资料。实际上,众多的汉简专家也非常需要沈仲章的资料。


  沈仲章不仅守护了汉简,更重要的是他与刘半农、沈从文、傅雷、徐森玉等着名学者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在这些学者的记述中经常提到他。


  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沈仲章是刘半农的弟子,1934年6月19日,刘先生率白涤洲、沈仲章、周殿福等人,前往包头进行方言调查。在长达半个多月的调查中,他们陪伴刘半农先生,进入阴山,去百灵庙,走大同,调查雁北十三县,一路上他们收录当地歌谣。由于工作特别劳累,7月7日到达张家口时,刘半农先生开始发烧,体温已升至38.5摄氏度,连夜回京,初误诊为感冒,到14日才确诊为回归热,但已难以挽救,于下午二时病逝。他陪同刘半农先生完成了最后一次学术调查。


  《傅雷的遗书》中也提到了沈仲章, “二、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施蛰存在他的文章《怀念傅雷》中也提到了沈仲章,他说:“现在,我书架上有15卷的《傅雷译文集》和两个版本的《傅雷家书》,都是傅敏寄赠的,还有几本旧版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是傅雷送给我的,有他的亲笔题字。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1979年4月16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几年来,我就是默对这些东西,悼念傅雷。”


  现有材料表明,沈仲章祖籍浙江湖州,热心公益事业,曾收集大量中国国乐的乐谱和资料,自己置办了录音室,也曾收集照相机和大量照相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曾是南京东路冠龙照相材料商店的职员并退休。1987年因肾衰竭去世。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居延汉简中有中国最早通缉令
  • 抗日战争军运中的兰州皮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