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喀什噶尔到叶尔羌(3)

时间:2014-06-28 08:30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沈苇 点击: 载入中...


  在长达160多年的叶尔羌汗国时期,莎车一度成为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那个时期群星荟萃、崇尚艺术的良好氛围,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汗国扩建了哈喀尼亚经学院,办起了高等学府,新建了国家图书馆(迪迈哈那),成为学术交流中心。宫廷里聚集了大量的乐师、诗人、史学家、翻译家。文职官员中诗人占了多数。莎车成为中亚地区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之都、诗人之城。


  开国之君赛义德是一位诗人,他常常即席赋诗,喜欢在聚会时朗诵,而不让别人记录,认为诗歌经过朗诵就完成了它自身的使命。第二代汗王拉失德汗更是酷爱艺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家和书法家。《拉失德史》的作者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说:“他那高雅的谈吐,宛如绝世无双的明珠。对于某几种乐器他是技艺娴熟,对于所有的艺术和工艺都卓具才能。”《拉失德史》保留了他仅存的两首柔巴依,其中一首写道:“高居于华贵宝坐而不可一世的君王,/死期来临时不比贫穷者有何优势。/拉失德,哪座花园的花朵不曾凋谢?/你万不可在人间的花园里迷痴惑惑。”可见他是一位自省、贤明、有平等思想的汗王。


  有一次,拉失德汗沿着叶尔羌河去塔克拉玛干打猎,来到一位以打柴为生的老人家。樵夫的女儿为他弹起了弹拨尔,拉失德汗听得入迷了。姑娘还拿出了几首自己写的诗,拉失德汗发现她的诗句和书法像她的面容一样美丽。他大为惊讶,难道这荒郊野外还有这等才女?但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请姑娘当场写一首诗。姑娘拿起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真主啊,你的奴仆在怀疑地看我,/今晚这屋里长出了刺,在逼着我!”


  这位姑娘就是阿曼尼莎汗,笔明乃斐斯,已经失传的《乃斐斯诗集》的作者。阿曼尼莎汗很快成为拉失德汗的后妃。由于她和拉失德汗的共同爱好与一致推动,叶尔羌汗国的王宫成了艺术、音乐与诗歌的殿堂。拉失德汗将全国各地的乐师、诗人、歌手召集入宫,在阿曼尼莎汗和宫廷首席乐师喀迪尔汗的带领下,收集整理民间流传的木卡姆诸曲,首次形成规范化的木卡姆套曲,共16部,后来又演变成十二木卡姆。


  木卡姆的搜集、整理、成形,注定了一位女性的使命,是冥冥中上苍的选择。首次规范化整理,如同把散失民间的点点金屑重塑为一块金砖,其功勋记录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传》中。


  正如喀迪尔汗说的:“木卡姆是黎明前的晨风,它是世上哈伦(套曲)的前奏,百灵在它面前觉得惭愧,世上再无超过它的价值。”在叶尔羌汗国时代,从王宫到乡村,诗和音乐是维吾尔人每日餐桌上必备的食粮,时代氛围犹如果园的芬芳。十二木卡姆就是从枝头摘下的十二串葡萄,十二只咧嘴歌唱的石榴。


  古典的华美,时光枯枝上的辉煌……从十二木卡姆开始,维吾尔民族有了一根完整的歌唱的神经,它柔韧而不可折断。一个歌唱的民族是不会消亡的,因为人在离去,但歌声留下。


  莎车老城。仿佛来到时光幽深的背面。交叉小径的老巷尘土飞扬,15世纪的加米清真寺、宫湖和烽火台,几乎是那个时代的古老民居,彩门敞开的院落洒了清水,夹竹桃和玫瑰花在怒放……沿街的烤肉铺,凉粉摊,馕巴扎,切开的西瓜和甜瓜,羊肉铺子引来苍蝇和蜜蜂,空气里弥漫着孜然和薄荷的香味……一位苏菲出现在正午的街道上,衣着褴褛,身上挂着铁链和五颜六色的易拉罐,但他神色庄严,人们见了他总是敬而远之的样子……


  一个赤足的苏菲,他的装束


  取消夏天与冬天,中古与现在。


  他伸出的手是赠与,而祈求


  已是修行和仪轨的要素。


  (耿占春)


  阿勒屯鲁克,意为“黄金之地”.这里葬着叶尔羌汗国的历代汗王及王室成员共48人。其中包括第一代汗王赛义德、第二代汗王拉失德汗和他的王妃阿曼尼莎汗。


  进入这座皇家陵园,迎面就是阿曼尼莎汗陵墓,鲜花松柏簇拥的陵墓显得素朴典雅,墓室的四壁是阿曼尼莎汗的诗句和后人写给她的赞美诗,还有乐器、葡萄和巴旦杏的图案。站在这里,你会情不自禁怀念这位才华横溢美丽的女子。左侧是阿勒屯清真寺,彩绘天棚和绿色木柱的礼拜寺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散发着一种幽微的遥远岁月的气息。高大的门楼令人仰视,清真寺的阿訇登上宣礼塔,正召唤老城的穆斯林前来做礼拜,人们放下手头的工作,或者放下手头的空闲,匆匆忙忙往这里赶……


  皇家陵园的主体阿勒屯麻扎,位于一个微微隆起的台地上。围墙内葬着叶尔羌汗国的历代汗王。其中心是一座深红色的木质陵墓,庄重而和谐,里面却是空的,莫非象征了一去不返的权力与显赫?还是万事皆空的物质隐喻?


  那些诗人呢?叶尔羌汗国时代以及在这里生活过的诗人,他们又在哪里?莫非死后在莎车的大地上继续流浪?我想起莎车诗人赫尔克提,原名穆罕穆德·伊明·霍加库力,赫尔克提是他的笔名,意思是“衣衫褴褛之人”.他的另一个笔名是“古穆纳木”-“无名氏”.他当过园丁、司灯、烤羊肉厨师,最喜欢用柔巴依这种精短的形式来锤炼诗艺。翟黎里,莎车人,写过大量一流的柔巴依,自称是 “诗歌、铙钹和笛子的俘虏”.还有喀迪尔汗、阿亚兹别克、萨拉依等。如今他们魂归何处?


  鸽群在老城上空盘旋 (据说莎车老城养了400多万羽鸽子)。鸽子已不是叶尔羌时代的鸽子,但嘹亮的哨音,天空的音乐会,恍若从前,如同失去的时光来到我们眼前。诗人们的嘴唇凋零了,但他们优美的诗篇流传下来,在此时此刻的生活中,在城市和乡间,经久传唱……


  如果喀什噶尔是一部智者之书,那么莎车就是一卷诗集,是由叶尔羌时代的诗人和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诗人们共同谱写的。我脑海里时常浮现他们的形象、气质、举止,他们诗篇里的韵律、节奏、呼吸……我把他们综合为一个诗人,一个叶尔羌诗人,正如我们可以把“世界无限多”概括成一首诗,一首贯穿一个人生命的一首诗--


  在贫乏的日子里他写下一行诗


  最好是两行,搀扶他衰老的智慧


  向前迈出踉跄的一步


  使结冰的情欲,再次长出炽热的翅


  他吟咏玫瑰、新月、土陶、美酒


  将破碎的意象,重塑为一个整体


  海亚姆,鲁米,纳瓦依,他的导师


  一个苏菲,他走散的兄弟


  享乐与忧伤,行动与虚无


  一再点燃他的青春主题


  在叶尔羌花园,在一张飞毯上,他写下--


  心里装满忧伤的人是多么孤独啊,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新疆龟兹故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 新疆木垒平顶山古墓群现青铜时代晚期遗骨和彩陶罐
  • 新疆古墓群现殉葬马 证其为青铜时代晚期塞人遗迹
  • 新疆青河首次发现“桃面人”岩刻像
  • 新疆达坂城区现彩陶残片 附近存春秋战国时遗址
  • 新疆现中国最早麦类面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