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头”——旱砂田的优良麦种

时间:2014-11-10 11:00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童微整理 点击: 载入中...

秦王川里“和尚头”

 

秦王川里“和尚头”


    旱砂田是兰州黄河北岸秦王川、皋兰、榆中北山地区农民的一项发明创造,可以说是顺应自然、改善作物栽培条件的一个奇迹。


    旱砂田主要分布在院里水源或近岸的高地。在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严酷环境中,人们发现,遭受旱灾的麦田里,只有田鼠洞周围生长的几丛麦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仔细观察,原来田鼠从洞里扒出的细砂,覆盖了洞口附近的土地,有效阻止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扒开沙砾,底下一片潮湿,人们由此明白--压砂可以保墒,于是旱砂田诞生了。旱砂田诞生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砂田为何产生在北山地区?这是因为亿万年前,兰州地区是一片古海,后来,海水退去,留下了大量的砂石。旱砂田所用的砂石,按铺砂的薄厚程度分为大砂和小砂两种:大砂砂层一般厚五到六寸,地表砂石大如拳头,中层小如核桃,接土层则是细砂。大砂适于干旱的坡地铺压,可有效防止雨水流失。小砂砂层较薄,一般为三到四寸,与大砂相比,使用期较短。压砂之前,先要施足羊粪、炕土等基肥。


    旱年运砂时,全凭人力用背斗背砂,效率很近,累死累活经年累月压不了一两亩砂地,所以当地民谣说,压砂田是“苦死老子、富死儿子,穷死孙子”.因为砂田的使用年限一般为二十到三十年,正是两代人交替的时间。新砂田被称为“刮金板”,民谣有“砂压碱、刮金板”,种啥成啥,长势喜人,收益可观,正是儿辈每年都有好收成的时期,然而时间一长,土砂渐渐混合,形成板结,地力减弱。到衰年期,正好是孙子一代,这时要保持地力,就要清除旧砂,铺压新砂,比祖父时代还要辛苦,工程量相对一家一户而言十分浩大。


    旱砂田是先辈的创造,堪称一绝。在旱砂田里种植的小麦、胡麻、扁豆、豌豆等农作物,由于生长期长又没有使用化肥农药,所以无污染,是地道的绿色食品。旱沙地里种出的西瓜,皮薄肉厚,沙甜可口,称之为“旱砂瓜”,比一般水田里的西瓜,价格要贵一倍。尤其是旱砂田生长的番茄,成熟后掰开,里面似砂糖一样的结晶体颗粒,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年来,当地农民又在旱砂田里试种枣树成功,砂田枣树挂果早,品质优,维生素含量比其他产区高出很多。


    黄河北岸永登秦王川地区的砂田出产的小麦品种“和尚头”,是砂田农作物的典型代表,在兰州乃至西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和尚头”,以其麦穗无芒或短芒,似和尚头而得名。是当地农民在长期种植实践中通过自然淘汰培育出的地方小麦优良品种,抗旱、耐高温,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由于主要产自旱砂地,光照充分,蛋白质含量高,粉质沙,纤维少,易消化,口感劲道,是做面条、馒头的最佳面粉。据甘肃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测定,由“和尚头”小麦磨成的面粉白度74.81%,偏黄度15.9%,粗蛋白含量16.02%.与其他品种小麦相比,“和尚头”小麦粗蛋白高出2-4个百分点,赖氨酸含量高出0.1-0.2个百分点,面筋含量高出4-5个百分点。


    “和尚头”亩产较低,一般几十厘米,遇降水量好的年份,亩产也就一百公斤左右。若愚旱年,连种子都无法收回,甚至绝收。民谣“雀儿踮踮脚,鸽子刚够着,拔了一个月,拉了半皮车”,形象地描述了旱作庄家歉收时的景象。近年来,随着引大入秦工程的通水,许多旱砂田变为水地,因“和尚头”不适宜在水地里生长,易倒伏,不易灌浆,加之其产量低,再加上引入了外地高产小麦品种,“和尚头”种植面积大大减少,因而成为小麦种的珍品。


    物以稀为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和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和尚头”身价倍增,“和尚头”面粉和制成品的价格往往高出普通面粉二至三倍,有的地方还打出“和尚头”长面、干面和挂面的牌子。相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尚头”还会有出头之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